导航菜单

​赵武灵王灭秦的计划为何会落空

赵武灵王灭秦的计划为何会落空

赵武灵王灭秦的计划为何会落空

赵武灵王灭秦

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之后相继打败了赵国干扰已有的北方三胡,之后并计划从河套地区南下灭秦。但由于发生了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饿死,导致灭秦的计划没有实现。

image.png

赵武灵王像

在实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变得强盛,赵雍的雄心也因此大增。那时候,秦国是赵国的最大威胁,攻打秦国是赵雍一直想做的事情。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自己的儿子赵何来治理国事,自己亲自挂帅,全力治军。当时的赵国在实力上远远赶不上秦国,但是秦国一直想占据南方的势力,对北方的防范就比较少。于是,赵雍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了了解自己的对手,掌握咸阳附近的地理,准备亲自去咸阳见嬴稷。他假扮赵国的使者到了咸阳,一路上也在观察咸阳的地形,直到见到了秦王。虽然这个计划有点冒险,但这是弱中求胜、解除隐患的好方法。赵雍让出了自己的皇位,全力治军,但是这又给他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赵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何,但又为了安抚他的大儿子赵章,分了一些土地给赵章,让他去管理那些地方。但赵章并不甘心,想着法子把赵何置于死地。有一次,赵章见赵何出门率领的兵力不多,于是就想骗赵何出来在中途把他杀死。但赵何也察觉到了赵章的意图,派了大臣出去,结果他的大臣被赵章杀死了。

赵章发觉事情败露就跑了赵雍那里,但是还是被赵何搜出并立马斩首。赵何还命人将赵雍关起来,还不给吃的,结果在一个月之后赵雍被活活饿死了,他的灭秦计划也因此落了空。

赵武灵王怎么死的

战国时期,有一位为赵国的昌盛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为众人所崇拜和尊敬。但是,在他把皇位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之后却又对朝政指指点点,最终引发内政,自己被活活饿死。这个悲剧人物正是赵国的一代明君赵武灵王赵雍。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凭借胡服骑射的改革使得原先一蹶不振的赵国逐渐强大起来,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大的国家。赵国的实力甚至盖过强大的秦国,同时又修筑长城,抗击匈奴,消灭骚扰赵国的敌国。

为了使得自己能够更加专心的抗敌,让赵国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赵武灵王把皇位让给了年仅十一岁的儿子赵何。他希望自己能够主要率领军队进行打战,让赵何来把持朝政。

赵武灵王为赵何选择了一个出色的人才肥义来当他的辅助大臣。经过肥义的细心教导,三年之后赵何已经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君王了,这时他身边也聚集了许多的有识之士,成立了自己庞大的政治军团。

赵武灵王推位的时候才四十几岁,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想放弃政权,并且他在选择谁当君王的时候没有让太子即位而选择自己的次子赵何当君王,这个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因此,他对长子赵章也非常担忧。于是,他没有向赵何请示就把赵章封为安阳君,将赵国一半土地分给长子。这样一来,既能平复赵章的不满,又能削弱赵何的势力。之后,他又向肥义提出立赵章为代王以此对抗赵何的建议,但遭到肥义的拒绝。

赵何听闻了此事,知道真正想干预朝政的是自己的父亲赵武灵王。于是,下令攻打父亲的宫殿,杀死了赵章,把赵雍囚禁在宫殿中,禁止向宫殿带入饮食,结果导致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之子赵胜

赵胜,赵国四公子之一,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国的丞相,赵国贵族,既平原君。

赵胜画像

赵胜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达到数千名,和朋友的关系处理的也相当好,但平时并不注意礼貌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与平民搞好了关系,这个门客就是“毛遂”,之后赵胜跟他的关系也非常好,把毛遂尊为上客。

秦国围攻邯郸的时候,赵王命赵胜去楚国进行求援,让楚国与赵国签订盟约来一起抵抗秦国,赵胜约定让自己门下二十名有勇有谋的食客一起去楚国,当时他挑选了十九名食客,没有满二十人。于是,有一位名叫“毛遂”的人进行了自我推荐,让他去充个数。赵胜认为一个寄附于自己门下整整三年,既没有近臣推荐也从未听说过的人是不应该跟去的。赵胜不答应毛遂的请求,毛遂又向赵胜说明了自己是一个有才的人,最终赵胜答应毛遂一同前去。

等到到达楚国之后,赵胜与楚王谈判盟约之事,从早晨谈到中午都没有决定下来。于是,大家都鼓动毛遂上前去谈判。毛遂手握剑柄走上了殿堂。楚王见了毛遂便让他下去,毛遂紧握剑柄朝楚王走去,拿着剑威胁楚王直言楚王的性命在他的手里。之后又跟楚王说起合作的利益关系,还对楚国进行了讽刺,说秦国一个毛孩子竟然可以欺负如此强大的楚国,让人感到羞愧。最后,又说了赵国跟楚国的合作不是为了赵国,而是为了楚国的安危。楚王在听完毛遂的话后立即改变了态度,答应了与赵国的合纵盟约。

赵武灵王建筑长城

赵长城,为赵武灵王时所筑,所以也称做是赵武灵王长城,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最古老的长城,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赵长城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相互争霸时需要各自设防,因此先后修筑长城来相互护卫。这些长城的位置是根据各诸侯国家的地理位置所设防,由南到北,由东往西,布满了长江、黄河各大流域。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诸侯之间相互争霸,相互征战的历史情况。同时,它们对于研究早期长城的历史和政治、军事都有重要的意义。

赵武灵王是一个敢于创新和变革的伟大君王。他不顾贵族官僚的反对,提出了“胡服骑射”的想法,学习胡人生活穿衣习惯和习武的技能,使得赵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他对胡人不断侵扰既不退却也不忍让,而是选择进行出击和备战设防。其中修筑长城是他设防的最基础的措施。在赵武灵王打败了林胡、楼烦之后,有进入中原开发了燕、代、云中,并开始修筑长城。长城东起于代,经过云中、九原,醉虎折入阴山,到达高厥,全长约为一千三百里。在后来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时候,也曾利用了赵武灵王修筑的长城为建筑的基础。

赵武灵王长城为抵抗外来的入侵者提供了坚固的保障,使得赵国在那段时期的实力非常强盛。同时,赵武灵王也为国家的稳定打好了基础。从这些方面能够看出,赵武灵王确实是一位足智多谋、聪明过人的一代国君。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国军队最初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为盔甲装备。赵国的“胡服”,衣短袖窄,与游牧民族的服装相似,这也同时减弱了华夏民族对胡人的敌视心理同时有利于促进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顺。

赵武灵王像

在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于日益衰败的形势中,常年打败战,就连小国都想要来骚扰它,可见当时赵国卑贱的地位。

赵国地处北边,与一些游牧民族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赵武灵王注意到胡人在服饰和军事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在服饰上面穿窄袖短衣,这使得起居和狩猎打战非常方便;同时在运用骑兵和弓箭,这比中原的长矛、兵车更加具有灵活性。因此,他提出要向胡人学习的主张,即穿胡人的服饰,学习骑射。但是他的主张一提出便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认为这改变古人的做法并不顺应人心所向。赵武灵王为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的德才兼备的人都是按照实际情况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应该怎么去做,何必在意古人的旧的思想。于是,就开始了大的变革。

在赵武灵王亲自的带领下,国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与对抗北方民族和中原诸侯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练兵的第二年,赵国的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之后,他们运用这种练兵的方式打败了之前不断骚扰赵国的中山国,又夺取了游牧民族的土地,向北开辟了更大的疆域。

赵武灵王谥号

赵武灵王,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死后谥号为武灵,谥号中的“武”字是褒义词,说他英勇无敌,威强敌德,赞扬他为赵国的昌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灵”字又又偏向于贬义,因为他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造成了赵国的内乱,但又没有让赵国实力大损,乱而不损,因此就叫“灵”。

赵武灵王画像

从赵武灵王为赵国做出的贡献看,他的功是大于过的。在他刚即位时,那时的赵国实力非常弱,常常遭到其他国家的骚扰,就连那些弱小的国家也要来欺负赵国。于是,他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政策,学习胡人的穿衣打扮,同时也学习他们骑马、射箭等武技,通过从衣服和武技上的改革,赵国的实力大大增加,对于赵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赵国消灭自己的心腹大患中山国,消除了赵国分裂的外在威胁,同时又赶走了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夺得了他们的土地,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为了防备外强的侵略,赵国还修筑了长城,来提防别国的进攻。赵武灵王还亲自立了秦昭王和燕昭王两位国王,在政治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又建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牢固地保卫了王权。

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赵武灵王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失误,他把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赵何并没有让太子赵章来继承。因此,皇位争夺的矛盾被激化,最终自己也是死于非命。但这场政变又恰好由于赵何掌握了经赵武灵王加强的王权,才没有演变了很大的政变,赵国也没有实力大损。

赵武灵王改革启示录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代继承人,他在位的时候,已经到了战国的中后期。但是赵国一直处在四面楚歌的状况下,不仅那些实力强大的国家要来对赵国进行威胁,就连那些小小的国家也不放过楚国,隔三差五的来进行骚扰。赵武灵王对此局面感到深深的忧虑。

赵武灵王像

赵武灵王不断思考振兴赵国的对策,他认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振兴武备。赵国与胡林、楼烦等游牧民族的接触很频繁,他发现胡人衣短袖窄能使人的办事速度提高,他们在战场上多是用弓箭、骑射来进行打战,这比中原的兵车长矛更加方便自如。于是,他决定学习胡人的服饰和骑射,决心以胡人之长来弥补中原的短处。

任何时候的改革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赵国到了亡国的边缘。在旧的思想体制这么多年的禁锢之下,想要推翻传统体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赵武灵王明白赵国必须进行改革,不然很快被别国吞没。于是,他决定开始推行自己的政策,他先说说服的是公卿大臣,因为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差不多等于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赵武灵王先去劝说的是德高望重的公子成,他想让公子成赞同他的做法,在大臣面前做个表率。公子成听到后,并没有赞同赵武灵王的做法,认为抛弃中原优秀的文化,是背离人的心理的做法,让他三思。之后。赵武灵王又亲自去了公子成的家中,亲自表明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贤君只所制定有利于民众的政策,用具体情况来制定礼制,有利于约束民心,也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公子成最终被赵武灵王的话打动了,认为赵武灵王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支持他的改革。

之后,有很多大臣也提出了异议,但赵武灵王都一一进行了化解,最终他的政策得以实行。

赵武灵王的评价

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王,虽然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导致国家的政乱,但是他为赵国做出的功绩是不能磨灭的事实。

赵武灵王画像

在赵武灵王刚即位的时候,他在肥义的帮助下,镇定自若地让五国的兵力退出了赵国的边境。赵国比较重视游牧文化,并且非常重视农耕的文化。因此,赵武灵王从赵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了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使得赵国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内在和外在的忧患,在人力和物力上都得到了优化。赵武灵王首先消灭了赵国的心腹大患中山国,消除了对赵国的外在威胁,使得国家得到了稳定。之后,赵武灵王又赶走了胡灵、楼烦等游牧民族,占领了他们的牧场,建立了赵国在北方的霸主地位。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赵武灵王稳定北方局势后,他又想着来占领中原。于是,他主动将王位让位与自己的儿子赵何,从政务中解脱出来,专心攻打秦国。但是,没想到的赵武内部发生了政乱。在他让赵何继承王位后,他又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两个儿子都拥有自己的地盘。但是,这使得矛盾更加激化,最终赵章造反失败被赐死,赵武灵王也被活活饿死在宫中。

赵惠文王为什么没救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一开始娶了韩国公主为妻子,生了儿子叫赵章,赵武灵王就立了他为太子。后来韩国公主死了之后,赵武灵王又娶了孟姚为妻,生了个儿子赵何。赵武灵王很喜欢孟姚,孟姚短暂的一生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临死前孟姚对赵武灵王提了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于是赵武灵王就改立了赵何为太子,这一改就有了隐患了。

赵惠文王漫画像

赵武灵王原本打算自己安心出去打仗,把王位传给赵何,让赵何在臣子的辅佐下管理国家。但是被废了的太子章却对这件事情咽不下气,于是就联合田不礼起兵谋反,但是他们谋反很快就被赵成和李兑给镇压住了。赵章看形式不对,于是就和田不礼退到了赵武灵王住的沙丘宫内。

当时李兑想向赵何请示,但是被赵成给阻止了。赵成说如果这件事情让赵何知道了,赵何很难下令把自己哥哥和父亲杀死,到时候就会非常难处理。如果先把他们解决了,那么赵何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

于是赵成和李兑就把沙丘宫给团团围住了,而且还给里面断水断粮。很快宫里的那些水果点心就被吃完了,赵武灵王就被活活的饿死在了自己的寝宫里。对于赵何为什么不去救赵武灵王也有很多说法,一说当时赵成和李兑权势太大,赵何年纪小不是他们的对手,二说赵何不知道赵武灵王被困着,还有说赵何是被权利迷了心窍,所以才不去救的。但是这些也都仅仅只是猜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