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小青蛙教案

小青蛙教案

小青蛙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青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青蛙教案1

image.png

活动目标:

1.在节奏游戏中,初步感知节奏中的休止停顿(休止符),对音乐中的休止产生了解的兴趣。

2.熟悉小青蛙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小青蛙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 电子琴音乐 小青蛙图片 休止符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逍遥的小青蛙

T:夏天到了,谁开开心心的到池塘边来玩啦?(小青蛙)

T:小青蛙们,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唱歌啊?(两遍:一遍分声部,一遍齐唱,中间无间奏两遍)

二、参加森林音乐会

1、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T:小青蛙在池塘边玩得真开心啊,于是他们组织了一次聚会,看看来了几只小青蛙?

T:他们聚会的时候想排一个节目,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你们想不想也来参加排练呀?

T:小青蛙住在方方的'格子里,每个格子表示一拍,我们看见一个小青蛙就要唱一拍。

2、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T:又来了两只小青蛙,他们是两个好朋友,他们说:我们要住在一个房间里面。这个时候小青蛙应该怎么唱?

3、节奏中的休止

T:有的小青蛙唱得累了,他们就先回家了,那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唱?

T:音乐里面让小音符休息的记号,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休止符。“休”(休息)“止”(停止)像刚才我们停一格,停一拍的这个休止符叫四分休止符。

T:我们再来猜猜看,哪个是四分休止符?(出示多媒体,第几行的第几个)

T:我们一起来请它出来(叫名字)

T:四分休止符跟我们学过的一个小音符是好朋友呢。猜猜看是哪个小音符呢?

T:当四分音符要去休息,他就请四分休止符来帮他站岗。四分音符唱一拍,四分休止符休息一拍。

T:哪个小青蛙愿意到前面来把这个四分休止符放在里面请房子里的小青蛙休息去。(跟音乐练习)

4、小乐器来试一试

T:你们可真棒,小乐器们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表演了呢,请你选择一种小乐器,坐在它的后面。

T:小乐器遇到休止符应该怎么演奏呢?

三、森林音乐会演出喽

T: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演奏吧。

四、活动延伸:合奏

T:这个演出真精彩,小乐器们用齐奏的方式演奏出了好听的节目。可是小乐器们很顽皮,它们想出了新的演奏方法,我们来看看,看得懂吗?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于是,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次以节奏为基础,渗透简单的音乐常识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围绕感知休止符到实践体验运用休止符这两个重点内容展开,通过几个不同的环节,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感受休止。

  小百科: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

小青蛙教案2

1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奥尔夫音乐教案。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想象味道和声音之间的联系。

奥尔夫音乐教案教学准备:秀豆糖、苦瓜、奶糖、辣味牛肉干、百宝盒

沙锤、串铃、三角铁、手鼓、多音桶、钹、括葫

奥尔夫音乐教案教学过程:、

1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引导幼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奇的宝盒,里边有好多的宝贝。"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很认真的闻一闻,"好香呀,里头好象有很特别的好东西…"

2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请幼儿围圈坐好。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老师的这个百宝盒里有好多的味道,小朋友也肯定吃过很多不同味道的东西吧,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请每位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来,尝一种味道,但是请大家悄悄的不要说话,记住自己的味道。"

3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请每位幼儿不说话,用表情来表达自己尝的`是什么味道。其他小朋友来猜,这位小朋友尝的是什么味道。

4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刚才老师让大用表情来表现味道。现在请大家每人到老师这里来再尝一种味道,然后在老师面前的一堆乐器里选一件来演奏,以表达你尝的味道的感觉。其他小朋友来猜他尝的是什么味道。"

5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可以请每位幼儿到老师那自选一种乐器,在老师那尝完味道后,坐回原位,老师请每位幼儿站起来演奏自己的味道。

6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味道所对应的乐器的声音,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说那种味道,那种乐器发出声音。

小青蛙教案3

【教材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标试验教科书第一册

【课题】:《小青蛙找家》

【课型】:学唱课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小青蛙找家》,体会小青蛙着急、快乐的不同情绪。2.学会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做个环保的好少年。

【教学重、难点】:1、能用不同力度的声音、不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表现出小青蛙找家前后的.不同神态和心情,表达歌曲意境。2、能积极的与人配合,参与表演。

【教具准备】:钢琴、磁带、背景图、小青蛙头饰、其它小动物图片

【教学内容】:1.有节奏的学小动物的叫声2.欣赏有污染的池塘图片,学会爱护环境3.演唱、表演《小青蛙找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听《小蜻蜓》律动进教室2.师生问好3.复习《小蜻蜓》

二.节奏训练

1.模仿小动物有节奏的叫声(小猫、小狗、小鸭、小青蛙)

2.按节奏XX|XXX||来念

3.每组学一种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走路

三.导入新课

教师讲故事:今天,在森林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了。它们玩的很高兴,音乐会结束了,小动物们都高兴的往家走,可是,在静静的夜里却传来了一阵阵哭声,小动物都在找这声音来自哪里?原来,是小青蛙在哭,它只对小动物们说“我回不去家了!”

师问:小朋友们想想:小青蛙为什么回不去家了?

1.看图片回答(小青蛙生活子阿水塘里,可是水塘里的水都被人们的脏水、废物给侵占了,所以小青蛙回不去家了。)

2.动手帮帮忙(让小朋友们到前面来帮助治理水塘的脏物)

3.漂亮的水塘挂图(小朋友们打扫的又快又干净,小青蛙很高兴找回了家,大家学一学小青蛙愉快的叫声)(呱)四.学唱歌曲1.游戏中互相配合:老师把它编做一首歌曲,但是需要小朋友们用青蛙的叫声来配合老师a.我用手一指你们,你们就说一声“呱”b.我说几个“跳”字,你们就叫几声“呱”试一试:(师)跳——跳跳——跳跳跳(生)呱——呱呱——呱呱呱

2.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完成歌曲

3.反过来听老师唱青蛙的叫声,学生唱主要

4.听音乐,体会完整的《小青蛙找家》

5.跟琴唱

6.纠正

7.分两组配合着唱

8.随磁带完整的唱

五.创编、表演

1.贴图片(水塘又美丽了,小鱼、小鸭、小蜻蜓、小蝌蚪又来聚会了,请小朋友上来把小动物贴在适当的位置。)

2.表演:戴上青蛙头饰,表演小青蛙找回家高兴的样子

六.小节

师:我们以后怎样做小动物们会更加高兴呀?

生:保护环境师:同学们要养成从小爱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好习惯,学会美化环境,你们听,小青蛙在邀请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做客呢。

小青蛙教案4

设计意图

《小青蛙》是选自福建省中班领域教参里的一首歌曲,其词曲天真活泼,难度适中。整个活动以“猜猜虫子躲在哪”的猜测游戏中享受找到虫子的惊喜,并学习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意境,尝试用歌声表达小青蛙快乐逍遥的心情。

2.能调动情感和想象投入“找害虫”游戏中,并根据指令要求回到原位。

3.体验猜测虫子的乐趣和猜测成功的喜悦。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歌曲音乐《小青蛙》。

2.布置三个草地,草地里藏着自制的小虫子。

3.写着号数的小杯子5个,虫子造型的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歌曲。

1.提出“咕呱”叫声,引起幼儿对青蛙角色的猜想。

2.完整清唱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及歌词内容。

二、提出练习找虫子技能的游戏情景,在游戏的`过程中初步习得歌曲。

1.提出练习“找虫子”的游戏情景。

2.和幼儿一起玩“找虫子”的游戏3—5遍。

3.根据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歌唱的情况解决重难点问题。

三、增加游戏挑战,引出三块草地的游戏情景,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1.讲解玩法,提出要求。

2.跟唱歌曲,学习捉虫。

3.反思游戏,再提要求。

四、引出“快乐逍遥”的歌词,并请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有感情的演唱。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于是,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次以节奏为基础,渗透简单的音乐常识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围绕感知休止符到实践体验运用休止符这两个重点内容展开,通过几个不同的环节,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感受休止。

小青蛙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边对边折纸的方法。

2.能细致、协调的折出青蛙。

3.能主动、愉快地参与折纸的过程。

◆活动准备

◎折好的范例青蛙一只。

◎教师示范用的手工纸一份。

◎活动前,取出《青蛙呱呱》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剪下相应材料备用,胶棒若干。

◎创设“美丽的池塘”幼儿作品展示板。

◆活动与指导☆导入出示折好的小青蛙,引导幼儿观察,导入活动。

教师:仔细看一看,小青蛙是什么样的?它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摆的?四条腿又是什么样的?

☆示范1.示范折叠青蛙身体的方法,指导幼儿用《青蛙呱呱》操作单折出青蛙的身体。

教师:我们先将正方形纸边对边折成长方形,再边对边折成小正方形,青蛙的身体就折好了。折的时候边和边要对整齐,要让小青蛙的脸朝上。

2.示范折叠青蛙四肢的方法,指导幼儿用《青蛙呱呱》操作单,折出青蛙的四肢并粘贴到青蛙的`身上。

教师:先将长纸条对折,再把印有青蛙脚蹼的一端朝中线折,帮小青蛙折出四条腿后,再粘到它的身上吧。

☆展示引导幼儿将折好的青蛙粘贴到“美丽的池塘”展示板中,相互欣赏,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建议该活动综合运用了对边折与粘贴两种技能,帮助幼儿完成小青蛙的制作,使幼儿在活动中体会自制玩具的快乐。

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示范的环节,把握好范例的大小、位置,建议采用立面示范法,以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清楚地看到示范的全过程。教师要以生动、直观的指导语讲解折纸的方法,如:两条长边对整齐,两条长边一样高等,帮助幼儿在学会对边折的基础上,能努力地将边与边重叠,折整齐。为了降低幼儿折纸的难度,可应采用分步折纸的方法,将折青蛙的身体和四肢两部分分开进行。

活动中,教师还需提示幼儿,将手工纸有颜色、有图案的一面应始终朝上。在为青蛙粘贴四肢时,应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了解青蛙的身体是正方形的,是斜着摆的,角朝上方;青蛙有四条腿,长在身体两侧,两条朝前,两条朝后。

小编希望这篇文章对需要写幼儿园教案的亲们有所帮助,祝愿各位工作愉快!

小青蛙教案6

一、设计意图

由孩子们自发产生的“蝌蚪宝宝成长”系列活动已开展了一个星期。孩子们了解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他们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表现蝌蚪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表现青蛙的愿望。每次下楼梯到最后几级总喜欢学青蛙往下跳;在草地上玩时也喜欢学青蛙跳;尤其是每当在图书上看到青蛙的图片时,也会站到小椅子上,边“呱呱呱”地叫着边往下跳……我想,可充分挖掘“青蛙跳”这一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我设计了《快乐的小青蛙》这一体育活动。(在制订“快乐的小青蛙”这一活动的目标时,主要考虑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1、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在活动中情绪安定、愉快,练习双脚并拢轻轻往前跳,并能听信号行动,努力做到动作协调、灵活,这些都是属于健康领域。2、在游戏中感受5以内的数量关系,这是属于科学领域中数学知识。3、在游戏中巩固蝌蚪的成长规律,这是属于科学领域。4、知道青蛙能保护庄稼,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这是属于社会领域。)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6.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二、活动实录

我和孩子们在活动室一起布置了一个“大池塘”,“池塘”中间是一块块软垫做成的“荷叶”。在“池塘”的一边分别是“绿草地”(塑料草坪)、“萝卜地”(萝卜是孩子制作的)和“青菜地”(青菜是孩子们画的),还准备了许多“毛毛虫”(红、黄、绿积塑)。

小蝌蚪长大了——热身运动

在欢快的《戏春》音乐声中,我们的游戏开始了。我成了“青蛙妈妈”,带着一群“小蝌蚪”(幼儿)来到了“池塘”中快乐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游呀长呀,先长出了后腿(踢腿运动),再长出了前腿(伸展运动),最后甩掉了小尾巴(全身运动),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

小青蛙练本领——练习双脚并拢轻轻跳

我高兴地对“小青蛙”说:“祝贺我的宝宝变成了小青蛙,你们知道我们青蛙有什么本领吗?”“会跳”、“会捉虫”、“会游泳”,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回答,

o;对了,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会保护庄稼捉害虫,但我们首先要练好跳的本领才会捉虫呀,今天妈妈先来教宝宝跳,看!妈妈是这样跳的。”我在池塘中的荷叶上,双脚并拢轻轻地跳来跳去,“小青蛙”学着妈妈的样子在荷叶上自由地轻轻跳来跳去,“妈妈”及时表扬跳得好的“小青蛙”。

小青蛙捉害虫——双脚并拢向前跳、感受5以内的数量关系

第一次游戏:去草地捉虫

“那边草地上有许多虫子呀!”不知是哪个孩子叫了起来,我没想到孩子会去注意到“池塘”边“草地上”的虫子,我忙把孩子们召集到池塘边,“现在妈妈要带你们去捉害虫了,先注意看妈妈是怎样去青草地捉虫的。”我边去“捉虫”边指导:利用荷叶跳过池塘(注意跳的方法),来到青草地,捉1条虫子回来放“虫子”。“看妈妈捉到的是什么颜色的虫子?”“黄颜色的。”孩子们齐声回答。“放到哪个标记的家里去呢?”几个孩子抢着把虫子放到黄颜色标记的筐里。“每个宝宝到青草地去捉1 条虫子”,孩子们根据我的指令兴奋地去捉虫了,并认真地把捉到的虫子按颜色放到相应的箩筐里。我发现有个别孩子急于捉虫没在荷叶上跳就跑到草地去“捉虫”了。“哪个勇敢的`宝宝愿去捉剩下的‘虫子’?”大家积极争取着“我去”、“我去”……

第二次游戏:去青菜地捉虫

在第二次去“青草地”捉“虫子”时,我特别强调每个宝宝一定要跳在荷叶上到“青草地”捉三条虫子,这一次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要求去做了。

第三次游戏:去萝卜地捉虫

“看!萝卜地也有许多虫子,这一次你去捉虫时,只要能数清几条就捉几条。”孩子们又跳过池塘忙着去萝卜地捉虫。看着孩子们满头大汗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何不好好利用这池塘里的荷叶,让孩子们休息一下呢?于是,我请捉到虫子的幼儿坐在荷叶上,边休息边数自己捉到的虫子,只见他们一个个在手口一致地点数,“1、2、3……”“妈妈,我捉了4条虫子”、“我捉了8条虫子”、“我捉了9条虫子”……他们兴奋地叫着。还把捉到的虫子放到了有相应颜色标记的箩筐里。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我们抬着“虫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教学反思:

《新纲要》要求将幼儿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到本领,本着这个教学思想,

我能用游戏贯穿活动始终,首先创设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然后引入主题——小青蛙学本领(练习双脚并拢往前跳),接着幼儿分组练习各种双脚跳,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最后利用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巩固双脚跳。整节课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本节课总体来看,教学效果明显比较成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区分颜色、巩固数数可以忽略不要)。为了提高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开始活动、练习活动、结束活动中增加音乐,使整个活动更加完美。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认识到了一节课中,教师深刻研究教案才能正确把握好重难点,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能仅仅体现在教案的设计上,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把握教学机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汲取这节课的教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小青蛙教案7

活动目标: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创编2/4的节奏。

2、能创编2/4节奏型、并用音符摆出。

3、初步体验合奏、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青蛙头饰、池溏背景图、音乐、音符卡片、浆蝴

泡沫板

活动过程:(一)1、听2/4拍律动,来到草地上。

2、带上小青蛙头饰,听音乐自由玩耍。

提问:小青蛙在哪?干什么?

请幼儿根据音乐来讲述、想象

(二)3、复习歌曲《小青蛙》

4、进行分声部合唱。

(三)5、教师引导幼儿创编节奏。

提问:妈妈唱的呱呱歌有几句?

谁能把它的节奏型拍出来?

请你们来创编呱呱歌。

(四)6、幼儿分组展示自己的呱呱之歌。

自己摆节奏型。

(五)7、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节奏乐谱。

8、进行合奏表演(拍手、唱呱呱歌)。

9、去捉虫子吃,离开活动室。

活动延伸:进行打击乐演奏。

小青蛙教案8

青蛙与蟾蜍是两个外表相似而个性迥异的好朋友,他们时刻都为对方着想,共同分享着成长中的点滴欢乐与忧伤。作者洛贝尔在形象塑造是,把青蛙和蟾蜍塑造成两个充满孩子气的大人,它俩会做出一些看似很傻、很可笑的事,可是它们做出的事却让人觉得温暖且感动。《讲故事》和《等信》这两个小故事就是两篇充满了幸福友情的幽默小故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2、使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幼儿要保护他们。

重点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

难点幼儿认识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采集蛙卵,青蛙和癞蛤蟆图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

引导幼儿观察蛙卵。

--说说蛙卵是什么样子的,是哪儿来的?它会变吗?变成什么?应该怎样喂养小蝌蚪?

请幼儿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变化。

2、引导幼儿回忆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青蛙和癞蛤蟆是怎么变的`?

出示青蛙生长图片及幼儿的记录本,引导幼儿回忆讲述。

3、引导幼儿讲述青蛙和癞蛤蟆的外形特性和生活习性。

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图片。

--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它们生活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青蛙和癞蛤蟆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4、帮助幼儿了解青蛙和癞蛤蟆都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它们。

小青蛙教案9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学习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理解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排序操作,对数量的排序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一片荷叶、两朵荷叶、三只虾、四只螃蟹、五条小青鱼、六条小鲤鱼、七个河蚌、八块小石头、九个田螺、十根水草的卡片各一;1—10的数字卡片;幼儿用笔;荷叶点数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内容

教师策略:出示小青蛙

指导语:小青蛙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它有许多的好朋友,它的好朋友都有谁呢?

二、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教师策略:

1、逐一出示十张卡片,请幼儿以目测的方法数。

2、看卡片上物体的数量,集体进行拍手数数。

指导语:

1、它的数量是多少?

2、一片荷叶我拍一下、两朵荷花我拍两下……

三、学习按1—10的数量排序

教师策略:

1、幼儿按图片的数量从少到多进行排队

2、给图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3、教师给对的小朋友一个五角星

指导语:

1、小青蛙的`朋友这么多,请小朋友帮助给它的朋友排排队。

2、在小红旗后,把数量最少的朋友排在最前面,数量最多的朋友排在最后面。

3、排好后在卡片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四、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教师策略:

1、把1—10的数字按从少到多排列一排在黑板上,教师手指一个数字,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2、幼儿操作

指导语:3的后面是数字几?4比3多多少?3比4少多少?

在荷叶空格处画上圆点,使每排图的顺序按数量从小到大排列。

小青蛙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脚背正面颠球的动作要领,增加脚步上踢的力量,刺激下肢和脚部神经肌肉协调运动能力。

2、感受足球游戏的快乐,在足球游戏活动中有安全玩的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颠球的时候击球的底部中间,每颠一下脚都要踩一下地。不要脚不落地连续颠。

活动难点:脚的触球部位脚背。

活动准备

音乐:律动“快乐小青蛙”,每人一只带绳子的“小青蛙”(收紧的圆形黄色、橙色、深绿色、浅绿色布带包裹的小球上画有青蛙图并带着一根丝带绳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有节奏地做热身活动。伸展运动、四肢运动、扩胸运动、前后左右踢腿运动、体转运动、跳跃运动。模仿小青蛙捉虫游泳等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玩游戏“蹦蹦跳跳的小青蛙”,理解脚背颠球动作。

告诉幼儿大家来玩游戏“蹦蹦跳跳的小青蛙”。让每个幼儿有序牵着一只小青蛙(小球)分散站在场地上用脚停住小青蛙。探讨和尝试玩小青蛙在小朋友脚背上蹦蹦跳跳的好方法。让个别幼儿演示自己试出的好方法,引出脚背颠球方法。

教师示范小青蛙(小球)在脚背上蹦蹦跳跳的好方法,告诉幼儿这个方法是脚背颠球,就是用脚背击球,击球的下部中间位置,两脚可交替击球,也可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连续击球,击球时小球要在身体周围。小朋友可以手牵着小青蛙(小球)用脚背颠球,也可以将绳子收起塞进布袋里用脚背颠球。颠球的时候每颠一下脚都要踩一下地,不要脚不落地连续颠。颠球的时候脚的触球部位是脚背,要击球的底部中央。颠的球最好不要高于膝盖,球是小青蛙。跟着老师一起练习做这个动作看谁的小青蛙蹦跳得好。

3、幼儿自主探索玩游戏“蹦蹦跳跳的小青蛙”。

提问:玩游戏时小朋友们如何做到安全玩?大家说出不拥挤,不打闹,不碰撞、专心让小青蛙在指定地方蹦蹦跳跳、注意听老师口令等。

请小朋友们带着小青蛙(小球)听音乐,在草地上让小青蛙在自己的.脚背上蹦蹦跳跳玩,教师观察,提示幼儿多练习脚背颠球,发现颠球的时候击球的底部中间,每颠一下脚都要踩一下地,脚的触球部位是脚背的这些小朋友,及时肯定表扬,让他们再次给大家示范正确的颠球方法,纠正有些小朋友脚不落地连续颠不规范的颠球动作。发现个别幼儿有不同的正确颠球动作时给以鼓励。

4、交流分享

表扬在蹦蹦跳跳的小青蛙游戏中,做到了颠球的时候有正确方法玩的小朋友。让这部分小朋友再给大家示范玩,再带动其他小朋友玩,鼓励能力较弱的小朋友再次用正确的颠球方法玩,巩固正确的脚背颠球方法。最后表扬个别小朋友用身体其它部位颠球的发现。激发幼儿下次足球游戏活动时尝试用身体不同部位颠球。

5、听音乐收放整齐小青蛙(小球),成体操队形做放松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让小朋友们用小青蛙(小球)在大家脚背上不休息的蹦跳,学会了脚背颠球后,下次尝试玩脚背颠大足球。

2、用类同的游戏方法让幼儿逐步学习用脚内侧、脚外侧、大腿、头部、胸部、肩上这么多的地方颠小球(小青蛙蹦跳、翻跟斗、爬到身体上等玩法),有了基础后尝试颠大足球。这样去激发幼儿不断参与足球游戏活动,继续探讨和尝试身体多部位颠足球练习,提高足球颠球技能。

小青蛙教案11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由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小青蛙贯穿始终。歌曲《五只小青蛙》形象生动,这首歌曲把小青蛙看到虫子时所发出的声音,用变化的节奏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且幼儿比较容易感受歌曲中节奏的变化。

歌词蕴含着数量递减关系,这使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自然感知数量知识。

幼儿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这节歌唱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情绪。

2、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衬词。

3、培养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团结友爱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歌曲创编衬词。

活动准备

歌曲《五只小青蛙》,图片(池塘、青蛙),录音机,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进入活动室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青蛙跳吧!注意按节奏跳。(幼儿随着《五只小青蛙》的背景音乐进入活动室。教师通过手势与每段依次递减的双响筒敲击声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递减关系。)

二、新授歌曲。

1、熟悉歌词内容

出示图片,做简单的节奏练习,感知切分音。

师:好,请“小青蛙们”坐下来吧!看看,谁来了?

幼:小青蛙来了。

师:有几只呢?

幼:有五只。

师:青蛙是怎样叫的'?(呱呱)

师:青蛙还可以怎样叫?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感知切分音

× × ×∣

呱 呱 呱

师:小青蛙在池塘边干什么呢?你们猜一猜。

幼:小青蛙在池塘边蹦蹦跳跳做游戏。

幼:小青蛙在池塘边捉虫子吃。

师:对,它们在抓虫子作美餐!(按节奏学说歌词)

2、朗诵歌词。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3、引导幼儿学习衬词,感知节奏。

× ××∣×―∣

师:小青蛙看到这么多的虫子大餐,会怎么样呀?

幼:会很高兴;会流口水。

师: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啊――;嗯――;啧、啧、啧………

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嗯――啧、啧、啧!

我们把它加到儿歌里一起来说一说吧!

4、多种形式歌唱。

(1)师清唱一遍。

师: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名字叫《五只小青蛙》。我们来听一听。

(2)幼儿随钢琴唱。

(3)幼儿唱衬词部分,与教师合作歌唱。

三、创编衬词,尝试歌唱。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青蛙见到好吃的东西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请幼儿自由创编)

师: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多有趣的声音,有………

有………还有………。那么你们最喜欢小青蛙发出的哪种声音?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我们完整地唱一唱。

四、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掌握歌曲,并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师:现在,请五个小朋友一组围成圆圈来扮演小青蛙。大家找到伙伴后,小声的商量好谁做第一只小青蛙跳进池塘,谁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只小青蛙跳进池塘。

教学反思

本活动由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青蛙贯穿始终。孩子感觉既熟悉又新鲜,无论是初期的模仿青蛙、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还是在歌曲中游戏,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每次有效的提问都能激起幼儿新的思考与想象。

在导入活动中,我利用手势和敲击双响筒帮助幼儿感受数量的递减,为后面学唱歌曲作铺垫;新授歌曲时,我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再次为幼儿学习歌曲建构桥梁。有趣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幼儿直观地从活动式的图片中感知青蛙跳进池塘中数量的递减,因此幼儿对歌词部分把握得较好。

《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幼儿自由组合,五个一组进行游戏,并商量好青蛙跳进池塘的顺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很快意见得到统一。进行游戏时,“小青蛙”们按照自己商量的顺序随着音乐跳进“池塘”。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使活动得到升华。

整个活动中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创造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青蛙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纸筒(半成品);浆糊;青蛙头像(舌头)人手一份;图示;毛巾等

活动流程:

引出内容------思考材料与制作步骤------尝试制作------体验成功-------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儿呢?它在老师的口袋里。会是谁呢?我们大家拍手欢迎。 “我来了,我来了”教师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 大家喜不喜欢这只小青蛙?为什么?(因为这只小青蛙很可爱;会说话...........)滕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讨论

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

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小青蛙就需要这些材料。那么,材料都有了,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

三、尝试操作

1、对,先拿一个纸筒,要把这个纸筒折成什么形状呢?(M型)

2、要折成这个形状,是怎样折成的,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3、大家折好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她是怎么折的?你们和她折的方法是否一样的。把小手伸进去试一试,能不能一张一合的。

4、青蛙的大嘴巴已经做好了,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小朋友们一定要一边看好图示,一边摆一摆,想好了,再粘贴。看看谁做的小青蛙最可爱。

5、注意粘贴的时候浆糊不要粘太多,要涂均匀。

四、体验成功

1、小朋友来试一试手里的小青蛙会说话吗?(呱呱)

2、如果你是一只小青蛙,你会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青蛙呢?(幼儿回答)小青蛙们再来说一说美丽的.春天。

五、延伸活动

1、春天真美丽,小青蛙出来玩了,看看还有那些动物也来了?(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制作)

2、这些小动物和刚才做得小青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原来它们的嘴巴都可以一张一合,好像会说话。回去再做更多会说话的小动物,这样表演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处了。

设计思路:

1、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春天》以及《小手真能干》这两个主题,选择了这样既符合季节特征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

2、班级里幼儿喜欢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有先有后地做好一件事情。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日常的小事抓起。

3、美工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在这节活动中,也是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材料,然后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操作,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所以起这个名字——会说话的小青蛙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意思。

小青蛙教案13

教案目的:

1、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小朋友学习小青蛙跳跃动作,训练小朋友的'动作协调能力

2、让小朋友都一起来参与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

教案准备:

1、准备一个空场地,当做池塘,上面放一些荷叶等装饰图片。

2、和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

教案流程:

1、通过一手儿歌让把小朋友带入到游戏情景中。(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老师引导小朋友一起做双脚跳跃的动作,然后让小朋友一起变学习青蛙叫边双脚跳。

2、把荷叶作为目的地,先跳跃过去的小朋友就坐在荷叶上等待其他小朋友。

3、让小朋友来表演下,并给与鼓励。

4、跳跃后小朋友都累了,大家坐在地上,开始一起找小虫子吃,看谁捉到的虫子最多吧。

5、最后提问大家都捉到了几只虫子?

6、最后再用开始的儿歌一起结束本次教案活动。

小青蛙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会分角色朗读。 2 .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主阅读、品读,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遇到困难勇敢而对,乐观地动脑想办法战胜困难。并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检查生字导入: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检查生字识记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认读。(3)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三、图文结合朗读领悟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课文中哪儿讲了小青蛙掉入井里?师:小青蛙掉入什么样的井里?生:枯井。

师:谁能说一下,什么是枯井?生:没有水的井就是枯井。

师:想象一下小青蛙掉进的这个枯井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黑;深;跳不出来)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怎么做?生自由说(紧张害怕哭、喊、爬、跳)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想出的那么多的办法?那故事中的小青蛙它是怎么做的呢?看谁先找到快乐的小青蛙的自救办法!

生:它不急不慌,在井里唱起了歌。(出示句子)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它是怎样的不急不慌。

师:读的真好,不急不慌,不紧不慢。

师:那你读一读吧!(那你也来试一试吧!)

(师:想不想也听老师读一下呀?)

师:大家也用不急不慌的语气来读一读。

师:掉进井里还能不急不慌,说明了小青蛙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勇敢(板书)

师:大家猜一猜,这只小青蛙快乐的歌声把谁引来了?

生齐说:大象。(师贴大象图片)

(二)、学习2-6自然段

1、自由读2—6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小青蛙的话,用曲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师:(示图并表演)看,大象走着走着,突然听到

生:听到了歌声。师:这歌声和平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

生:是因为这声音是从地底下(井里)传出来的。

师:是,好奇怪噢,于是,就被吸引了过来。谁来跟着大象伯伯一起问一问?生:是谁在井里唱歌呀?(出句)

师:我觉得这个大象伯伯的声音太细了点,应该读的粗一点,那你再来读一读。点评:这个大象伯伯的声音沉稳多了——很好。)还有谁想问一问?大家也来试试吧!

师:假如你是井里的小青蛙,等了这么久,终于听到了上面传下的`声音,心情会怎样?

生:(高兴、急切)

师:那它怎么回答呀?哪只小青蛙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句子)生:是我,小青蛙,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

师:大家听,他读出了什么样的语气?(高兴、急切)

师:你想,还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替小青蛙着急和高兴的语气)真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品读(个人读)——加上一些表情和动作。(个人读、集体读)师:听到求救声,大象更奇怪了,大象问生接:“你掉进井里,怎么不哭,还有心思唱歌呢?”

师:可爱的小青蛙们快来回答一下大象伯伯吧。

(课件出示句子)生:“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朋友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要是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哭鼻子,多没出息呀!”

师:相信朋友会救他,遇到困难不哭鼻子,我们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生:自信、坚定)谁再来试读一下,读出他的自信。

师:(点评:读得真好,相信你也是有自信的孩子。)谁还想再读一读?(点评:老师相信你也会是个坚强、勇敢的孩子)

师:用歌声引来朋友救他,可见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生:聪明。师板书)遇到困难不哭鼻子反而用唱歌的方式来面对困难,他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生:乐观。师板书)

师:是呀,大象伯伯也想夸一夸小青蛙呢,你就让我们一起和大象伯伯夸夸吧。师:大象说着,就伸下长鼻子,把小青蛙救了上来。

师:请看图,被救上来的小青蛙高兴地坐在大象鼻子上,你想,小青蛙会对大象说些什么呢?大象伯伯又是怎样说的呢?师:你们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大象伯伯高尚品质和小青蛙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两位不错的好朋友,我们被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动了,大家一起来分角色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好不好?(集体分角色读)

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也想加入,好吗?老师读旁白,小青蛙们要记住加上动作。(师生一起分角色读文)

师:学到这里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小青蛙吗?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又会怎样做呢?

师:我们从小青蛙身上学到那么多的优点,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优点传扬下去,能做到吗?

四:作业设计:

有感情读文,读好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

小青蛙教案15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

【内容简析】

《快乐的小青蛙》是本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枯井里,他不急不慌,在井里唱歌,最后被大象救出来的故事,告诉学生遇到困难,要有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并积极动脑筋战胜困难。本课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小青蛙说的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井、急、象、传、奇、怪、谁、因、为、困、难”11个生字,会写“下、井、心、来、你”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青蛙为什么掉进井里,还有心思唱歌。

3.初步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主的读书活动中,学会边读书边做记号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

教育学生乐观地对待困难,并积极想办法战胜困难。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 板书“快乐”,说说你什么时候很快乐 ?

生自由回答。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知道大家的生活都很快乐。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新朋友,看看他是谁。

2.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用谈话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世界,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和情感铺垫。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师:这只小青蛙可不一般,他又是在什么时候很快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找到淘气的生字宝宝,用“o”划出并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可向同伴、老师请教。

(2)标上自然段序号。

(3)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集体交流,复习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井、急、象、传、奇、怪、谁、因、为、困、难。

(2)师:(出示因、困)瞧,这儿有一对双胞胎呢,谁来帮我们来区分他俩?

(3)学习口(方框)。

(4)师范写“因”,注意写的笔顺。

(5)生书空,写“困”字。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识字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再读课文。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再大声读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自由说。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读。

2.师:(出示图片:枯井)看,这是什么?生答。

3.师:谁能看着图说说:什么叫枯井?生答。

4.师:(出示图片:青蛙)瞧,这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