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后反思
教师教案课后小结 推荐度:教案课后小结简短 推荐度:课后简短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教师课堂课后教学反思 推荐度:教案的课后小结 推荐度:相关推荐
教案课后反思(通用12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案课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课后反思 篇1
活动反思:
绘本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领悟绘本所表现的情绪情感
绘本《我爸爸》的故事简洁动人,作者形象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深厚感情。每次读到“我爱爸爸,而且我知道,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时,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联想到生活中爸爸对我的爱,每每哽咽着读不下去。于是我领悟到这本绘本的精髓是布朗父子间的深厚感情。
二、明确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通读绘本后,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去挖掘文本的教育价值。仔细阅读绘本,我发现要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和爸爸在布朗眼中的无所不能、真的很棒并不难,而要用“像……一样”的比喻句来夸爸爸则比较难,需要幼儿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将“比喻物”的特性和爸爸的爱好、本领相对接。另外,最后的情感体验部分也需要幼儿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理解绘本所表现的伟大而平凡的父爱,并表达出自己对爸爸的爱。因此,根据绘本的内容和我们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布朗父子间浓浓的亲情,体会布朗夸赞“爸爸真的很棒”时的自豪感;确定的教学难点是:用“像……一样”的句式夸夸自己的爸爸。这节活动较符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三、准确选择绘本的学习内容
如果绘本的内容较多,幼儿难以在短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仔细阅读每一页,那就有必要选择性地引导幼儿理解其中的部分内容。
哪幅画面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必不可少?仔细琢磨后,我发现第一页“穿着黄色格子睡衣的爸爸的肖像”不能少。
哪些画面是重点和难点,需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仔细琢磨后我发现,“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像鱼一样游得快,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像河马一样快乐”这几幅不能少。它们对把握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布朗爸爸做鬼脸”这幅也不能少。它是表现特定情感的重要单页。
作者通过“跨过月亮的爸爸”“连大野狼也不怕的爸爸”“走钢丝的爸爸”“赛跑第一的爸爸”“踢足球技术一流的爸爸”等画面,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爸爸形象。考虑到“走钢丝”和“赛跑”这两项活动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我选择了这两幅写实的画面,引导幼儿理解“像……一样”的意思,并为幼儿理解另几个超现实的画面打好基础。
四、适时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随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引导幼儿体验并表达相应的情绪情感。
如在幼儿介绍了自己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什么爱好之后,我便鼓励幼儿用“像……一样”的句式来夸夸自己的爸爸。在学习了绘本中爸爸逗布朗高兴的内容后。我便启发幼儿思考“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的爸爸是怎么逗你开心,让你高兴的”“你们有没有想过:爸爸为什么要逗你开心”这两个问题,以激发幼儿对爸爸的爱。在欣赏完整版绘本之后,我又引导幼儿想一想:爸爸爱我们。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也有什么话要对爸爸说吗?
五、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
因为我班的侯嘉豪从小是缺失父爱的家庭,所以这节活动,也给孩子心灵带来了冲击,整节活动孩子都没有说一句话,单亲家庭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已经影响很大了,在活动中我没有过多的去提问引导他,因为这样他会觉得在小朋友面前伤了自尊,于是我便在活动之后,主动找他聊聊,并为此展开下一次的《寻找父爱》的活动。
此外,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戏、旅游的照片,做成相册和幻灯片,最后还用诗一般的语言渲染照片所表现的父子(女)情感,再次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幼儿沉醉、动容,从而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案课后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
1、 尝试与同伴玩类似双胞胎的游戏,提高一起走、跑、等活动。
2、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体验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
1.音乐(找朋友),2.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老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以后,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唱歌《找朋友》(音乐:找朋友)。”
二、老师:“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幼儿:“找到了。”
老师说:“你把好朋友介绍给老师好吗?”
老师:“小朋友看到老师的大皮球了吗,这个大皮球是把两个好朋友连在一起,变成双胞胎玩游戏的,谁想来试试?”
三、老师讲解游戏规则示范动作。
第一种玩法:两个好朋友面对面抱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两人中间,双胞胎之间要朝同样的方向运动、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师的大皮球不是很结实,小朋友之间要像双胞胎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第二种玩法:两个小朋友背靠背,胳膊互相挎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两人中间,双胞胎之间要朝同样的方向运动、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师的大皮球不是很结实,小朋友之间要像双胞胎一样紧紧挎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三、创新玩法。
1、探索各种不同的玩法:齐步走、横着走、跳、跑、爬等。
2、教师可听取幼儿讲述的不同玩法,并让幼儿进行示范,师生一起进行观察讨论。
四、课堂总结:小朋友做得很好,这就要求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齐心合力、相互配合,在迈步时小朋友可以喊着口号,这样就能做到同时迈步,同时停止。
活动反思:
经过本次活动,发现幼儿对合作活动很感兴趣,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好朋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活动目标。但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区别于语言类活动,与幼儿的引导及探索不能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进行,使部分幼儿的创新活动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对活动的种类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此类活动的引导与面向全体幼儿的探索,还需要教师的多加思考与实践。
教案课后反思 篇3
我们以前接受的是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采取这种模式曾经让我的教学陷入僵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倡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及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一、 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为教学过程创设了最佳的开端和背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生活中的趣事》这个课题,主要是锻炼学生能够把生活中发生的奇闻趣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关键是学生先说出来,而后才能表现出来。在上课的一开始,遵照教参的要求和学生交流。例如:你们生活中发生过什么有的事呀?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呀?学生没反应,并且交头接耳,课堂纪律比较乱。我想这样可不行,就灵机一动,编了一个小故事。你再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也没有说话的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自制力差,玩的心态还是挺重的。所以,在玩中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导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音乐导入,也可以游戏导入 …… 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二、 创设愉悦环境,自主合作学习
美术教学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作品,学生们立刻露出了惊奇的赞美的神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故事和情境?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在哪?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得第一?从而自然地把学生带进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以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意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以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全心投入到研究问题的环境中去,活跃课堂气氛。
教案课后反思 篇4
音乐活动《我的身体》是主题活动“从头到脚”中的一个内容,它通过让幼儿演唱自己熟悉的身体,从而认识身体的各个大的部位,同时提高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很容易,因此很容易学唱,而仿编合适的歌词比较难。所以要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大胆演唱,很有自信地唱出我的身体,以激发幼儿喜欢自己身体的情感。
活动一开始,我运用律动“摸摸你”,以欢快的音乐和动作引出活动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课堂的气氛很快就调动起来。接下来的环节是节奏练习,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来进行节奏练习。“除了你的小手能拍出这个节奏,你还能用你身上的哪个部位来打节奏呢?”于是孩子们想到了可以用拍肩膀、碰膝盖、跺脚、点头、咂嘴吧等各种方法来练习这个节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非常有趣。
第四个环节是学唱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先出示了图谱。“刚才我把你们说的那些身体部位编成了一个儿歌,请你们看看。”在图谱的指引下我有节奏地念起了歌词,并且也让孩子们跟着我念,为孩子们理解歌词熟悉歌词和节奏做铺垫。当我弹起琴,很多孩子都已经能够跟着音乐一起唱了,同时我引导孩子们主动地积极地学唱整首歌曲,并注意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的唱出来,并且一边唱着歌曲一边用小手拍身体的相应部位,孩子们都能大胆自信地演唱,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在仿编环节我用替换图谱上图片的方法,让孩子能更好地进行仿编和演唱。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很投入,学得也很起劲,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是这首歌曲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不具挑战性,以至于我刚范唱时很多孩子都能跟着唱了。第二是仿编时如果有顺序地仿编可能效果更好。如我们先把头上的部位编进歌曲里,再一点点往下,可能更好。
教案课后反思 篇5
目标要求:
1.学习折、叠、压等折纸方法,培养幼儿看示意图折纸的技能。
2.在教折啄木鸟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同伴之间合作互助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猜谜:小小鸟儿本领大,长着尖尖长嘴巴。森林里面捉害虫,飞来飞去工作忙。你要问问它是谁,大树医生就是它。
加深幼儿对啄木鸟形体特征及生活习性的了解,产生折纸兴趣。
2、教折过程
1)出示实例、步骤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讨论,共同分析折纸符号、步骤
鼓励幼儿说出讨论结果,正确引导。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对幼儿给予信任、宽容,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增强幼儿自信)
2)示范
用范例纸一次性完整示范,重点地方进行详细演示。
3)幼儿动手折纸
通过答疑帮助幼儿掌握折叠的步骤和方法。
鼓励幼儿大胆寻求帮助。
(培养交往、合作互助的能力)
3、装饰作品
折好作品后,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彩笔装饰,使作品变得有个性、鲜活、富有灵气。
4、展示讨论
可让幼儿将啄木鸟粘贴在自制的大树上,欣赏作品。
引导幼儿谈谈学会了什么方法。
反思:幼儿作品中有优秀的,也有差一些的,不管好差都应把作品展示出来,做的好的幼儿会“更上一层楼”,做的不太好的,要多鼓励,帮助他以后做的更好。不仅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且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教案课后反思 篇6
设计思路: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来临,在漫长的暑假里,孩子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特此设计此活动。 考虑到幼儿未真正懂得暑假的含义,于是,在活动的前端,便设计了让幼儿了解“暑假”这个词语的含义。以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让幼儿对暑假这个词汇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幼儿大多是在家里过暑假,这便需要家长对安全知识有深刻的认识,需要家长认真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了解暑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向往过暑假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暑假。
3、 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安全图片;油画棒,暑假安全警示语;《暑假安全》手册
活动过程:
一、 使幼儿了解暑假的含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暑假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暑假。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2、 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 教师总结暑假的含义:这个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暑假,暑:就是热的意思。
二、 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愉快、合理地过暑假,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 教师引导幼儿:“暑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 幼儿互相说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想像能力。
3、 那么在暑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判断能
4、 出示《暑假安全寄语》,使幼儿了解更多安全知识,并能在生活中学还自我保护。
三、教师总结暑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 如果回老家的小朋友,不能一个人或和小伙伴到河里去游泳。 (2) 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 夏天的太阳毒辣,不能到太阳底下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的皮肤。 (4) 吃冷饮时,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 (5)吃西瓜时,要把瓜洗干净,请爸爸妈妈切好西瓜,吃的时候不讲话,以免瓜子呛人,还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乱扔西瓜皮。 (6) 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告诉陌生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7)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请幼儿看安全图片,请幼儿在正确的图片上贴上笑脸,错的图片贴上哭脸。
五、延伸活动:
发给每个幼儿一本《暑假安全》手册,要求家长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幼儿做手册中的作业,并带领幼儿去游泳、旅游等,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与生活经验。
教案课后反思 篇7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或年到过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会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此在教学活动从交流学生带来的照片、图片或视频看到的典型地形特点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家乡地形特点展开,同时也从认识家乡地形开始,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每小组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图片、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教师先以课件展示自己(或朋友)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学生是否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地形,然后教师补充介绍它的地形及特点。
那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吗?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上来向同学们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说说去过的地方的地名,有什么特点,知道是什么地形吗?
交流我们看过的地形及特点
1.先同学之间交流、展示。
然后请2~4名学生上来介绍,把他们亲自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讲解。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在介绍时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并出示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课件举例展示)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课件举例展示)
平原:低平而宽广。(课件举例展示)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课件举例展示)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课件举例展示)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它有什么特点,大家知道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进行介绍。并把地形及特点填写在记录的表格中,为下面学生的活动作示范。
4.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然后填写书上的地形统计观察图,并进行统计——我们去过或看到过的地方有哪些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报告单 地 名 地 形 特 点 小组学生代表汇报。
小结:我们知道的地形有哪些。 过渡到下一个内容的学习:我国有哪些地形?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什么样的?
观察地形图
1.了解学生对地形图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态,最便捷的方法是观看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出示地形地球仪,请学生上台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吗,其他同学补充。
2.小组观察地形图。 学生分小组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和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3.大组汇报。
4.归纳小结。
教师讲解观察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投影展示某地形图) 地形图是指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 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和中国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归纳整理中国和整个地球表面地形的特点,比如:中国著名的平原、高山、高原、盆地、丘陵地的大概位置。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以及陆地上各种地形地貌的组成,等等。 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知识 1.教师启发。 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把知道的都说出来。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启发,比如地球刚形成时,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吗,等等。
2.教师小结。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使它发生变化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中探究这个问题。
课外作业
1、收集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关资料。
2、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注意收集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资料。 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高原 峡谷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的科学概念和探究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知道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形的特点,能用一定的词汇简单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海洋等地形,等等。
3、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态度。如是否主动、积极地收集相关资料,在小组活动中是否善于合作,在学习中是否积极动手动脑等等。
4、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来进行。
教学反思
1.注重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他们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2.注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他们充满个性的学习成果。
3.让整合在课外加以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教案课后反思 篇8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周周二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三月我们有什么节日 (植树节)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的诗歌。
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同学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局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局部(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局部(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局部(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第九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结构就是这样)。
三、指导写字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板书: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第一局部(第1节)
第二局部(第2-7节) 首尾呼应
第三局部(第8节)
第二课时 第一周周三
[教学要求]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一、复习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一片 。 “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自身试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局部。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局部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当时的局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示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表示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同学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小朋友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3)解释水土流失,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坚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考虑: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定。)
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同学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局部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示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示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课后反思:
全诗就是先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来折射出劳动的场景,写出人们欢快的心情,简洁而传神。然后抓住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
1.把主动权交换给同学,让他们自身学,自身讨论难字写法,而且还分解写字笔画教学,收到良效。
2.引导同学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感受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感受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定。
3.指导感情朗读,表示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教案课后反思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乞、霄”2个生字,并书写相关生字。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导语导入
1、第八组整组课文都是关于有关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的,请大家读121页导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民间故事引发想象(师述神话传说的由来)*本组课文都与神话传说有关、可感受古人想象的丰富 *课文可阅读相关书籍
是的,这些神话传说流传深远,古人许多诗词中都有描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此有关的29课,古诗两首(师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读这两首诗,注意读正确每个字的字音。
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一生读第一首,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老师正音、指导读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齐读古诗。
a、作者都是唐代)
b、都是关于神话传说的(乞巧——牛郎织女、嫦娥——嫦娥奔月)
3、小结:是的,这两首诗都和神话传说有关,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乞巧作者林杰,李商隐河南沁阳人。第一首主要描写了古代的人们过乞巧节情景,第二首诗主要通过嫦娥奔月的古诗展开想像。
4、今天,我们先来重点学习第一首《乞巧》,板书课题,并指导“乞巧”二字的读音、书写。乞与气区别提示巧的最后一笔,书空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谁来说说题目《乞巧》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资料袋、注释读好今宵、碧霄、渡河桥三个词,我们把生词再放回到诗文中来读读整首诗吧!
一、 初读古诗、感知质疑
1、指名读后,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学生自由练读,要求字正腔圆。
2、正音识字: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
3、古诗词都讲究节奏韵律,因此读诗词仅仅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谁能读出节奏来吗?(指2名)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读出了节奏,下一步就要读出诗的韵味了,这需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下面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开始吧!(学生讨论)
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的好!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 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神话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课前预习读过这个故事吗?
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1(每年的七月初七)
2、出示一二行。(指1名读1)宵什么意思?(晚上)七夕今宵:七夕这天晚上。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抬头仰望“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浩瀚的天空。)
出示课件:夜空图。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找到了吗?(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
诗中哪句话提到了这个动人的传说?1读
善良的喜鹊、痴情的牛郎织女感动了我们,读——
动人的故事、美丽的传说牵动了每个人的心,读——
我们仰望星空、想象着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激动和喜悦,读——
此情此景,诗人林杰也忍不住吟诵着,读——
3、多美的故事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三、四行说。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自由回答)
出示资料: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的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
想看看云锦图吗?(出示图片)她们羡慕什么呢?你们羡慕吗?你们羡慕什么啊?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出示乞巧节画面
教师解说:其实古人在过乞巧节时,从初一就开始购置奇巧物品了,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临近七夕时,乞巧市上更是车马难行,场面非常壮观,观其风情,绝不亚于我们最大的节日——春节。
(2)联系三四行诗想像:乞巧节这天又会是怎么样的景象呢?反馈
a、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人多吗?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读,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三、 品读成诵
1、我们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谁想完整读读这首诗?那就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诵吧!
2、刚才我看见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诗情画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试着背吧!指名读,男女生赛读(这么短的时间内,背诵的又快又准确!咱班的同学果然不简单。)老师背、齐背。
四、 拓展延伸
1、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她送给我们一首《乞巧歌》想读读吗?现在,乞巧的心意更诚了,内容也更丰富了,还可以乞富、乞子、乞健康、乞平安……同学们,你们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乞取些什么呢?(生自由说:为老人乞取健康;为老师乞取健康;为朋友乞取快乐;为外出的人乞取平安;为残疾儿童乞取健康的身体;为灾区儿童乞取美好的家园……)
2、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一起背着古诗,在心里静静地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生齐背)
3、看着同学们专注的样子,我相信大家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看来今天这节课,大家都得巧了。
五、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乞巧
乞——气
宵——霄 天上传说 乞取智巧
渡——度 人间企盼 追求幸福
七、教学反思
《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安排,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快乐中去,《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
1、借画面互诵 。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3、扩展延伸,丰富积累。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教案课后反思 篇10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简便,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趣味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趣”贯穿于教学始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异常是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构成,仅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今日教师要变魔术”,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经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生带着兴趣去发现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拓印的喜悦,让学生在趣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让学生自我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经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另外在感受实物纹理特征时,也是由学生动手摸,比较后说出来的,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物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浮雕感。
三、激励评价,培植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哪怕是不真实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再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
教案课后反思 篇11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奶奶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样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并且本文的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和孩子们一齐对着课件“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简便!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二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近两千字,他们有自我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本事。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经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主角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我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必须会有更新的认识。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教案课后反思 篇12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
活动《落叶》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诗歌欣赏。由于最近都在上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对身边的落叶都很熟悉,所以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袁帅说:“树叶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摇篮。”、汪涵说:“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猪拿起来,把它当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
虽说到最后活动将近半个小时,但时间好象还是太短。于是,我就请小朋友活动后找个好朋友一起编,或编给老师听。活动后我想,孩子对仿编诗歌的兴趣这么高,何不请他们把编好的句子让爸爸妈妈写好带到幼儿园来,再编成新的诗歌,贴在班级里,孩子们肯定会更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