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

导语: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image.png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 在于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①与等差数列一样,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③对等差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的概念,一节课为通项公式的应用.

(2)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的定义.

(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

(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给出以下几组数列,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标准.(幻灯片)

①-2,1,4,7,10,13,16,19,…

②8,16,32,64,128,256,…

③1,1,1,1,1,1,1,…

④243,81,27,9,3,1, , ,…

⑤31,29,27,25,23,21,19,…

⑥1,-1,1,-1,1,-1,1,-1,…

⑦1,-10,100,-1000,10000,-100000,…

⑧0,0,0,0,0,0,0,…

由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按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也可能分为等差、等比两类),统一一种分法,其中②③④⑥⑦为有共同性质的一类数列(学生看不出③的情况也无妨,得出定义后再考察③是否为).

二、讲解新课

请学生说出数列②③④⑥⑦的共同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变形虫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变形虫都分裂为两个变形虫,再假设开始有一个变形虫,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变形虫,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变形虫,…,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形虫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 (这里播放变形虫分裂的多媒体软件的第一步)

(板书)

1.的定义(板书)

根据与等差数列的名字的区别与联系,尝试给下定义.学生一般回答可能不够完美,多数情况下,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是可以由学生概括出来的.教师写出的定义,标注出重点词语.

请学生指出②③④⑥⑦各自的公比,并思考有无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③是这样的数列,教师再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让学生再举两例.而后请学生概括这类数列的一般形式,学生可能说形如 的数列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 时,数列 既是等差又是,当 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教师追问理由,引出对的认识:

2.对定义的认识(板书)

(1)的首项不为0;

(2)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的什么条件?

(3)公比不为0.

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定义.

是 ①.在这个式子的写法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如写成 ,可让学生研究行不行,好不好;接下来再问,能否改写为 是 ?为什么不能?

式子 给出了数列第 项与第 项的数量关系,但能否确定一个?(不能)确定一个需要几个条件?当给定了首项及公比后,如何求任意一项的值?所以要研究通项公式.

3.的通项公式(板书)

问题:用 和 表示第 项 .

①不完全归纳法

.

②叠乘法

,… , ,这 个式子相乘得 ,所以 .

(板书)(1)的通项公式

得出通项公式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认识通项公式.

(板书)(2)对公式的认识

由学生来说,最后归结:

①函数观点;

②方程思想(因在等差数列中已有认识,此处再复习巩固而已).

这里强调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方程中有四个量,知三求一,这是公式最简单的应用,请学生举例(应能编出四类问题).解题格式是什么?(不仅要会解题,还要注意规范表述的训练)

如果增加一个条件,就多知道了一个量,这是公式的更高层次的应用,下节课再研究.同学可以试着编几道题.

三、小结

1.本节课研究了的概念,得到了通项公式;

2.注意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要与等差数列相类比;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通项公式,并加以应用.

四、作业 (略)

五、板书设计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对定义的认识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公式

(2)对公式的认识

探究活动

将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对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话)有多厚?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

参考答案:

30次后,厚度为,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纸再薄一些,比如纸厚0.001毫米,对折34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还记得国王的承诺吗?第31个格子中的米已经是1073741824粒了,后边的格子中的米就更多了,最后一个格子中的米应是 粒,用计算器算一下吧(用对数算也行).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的性质

知能目标解读

1.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和由来.

2.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3.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综合运用.

重点难点点拨

重点:等比数列性质的运用.

难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

学习方法指导

1.在等比数列中,我们随意取出连续三项及以上的数,把它们重新依次看成一个新的数列,则此数列仍为等比数列,这是因为随意取出连续三项及以上的数,则以取得的第一个数为首项,且仍满足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且这个常数量仍为原数列的公比,所以,新形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在等比数列中,我们任取下角标成等差的三项及以上的数,按原数列的先后顺序排列所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简言之:下角标成等差,项成等比.我们不妨设从等比数列{an}中依次取出的数为ak,ak+m,ak+2m,ak+3m,…,则 = = =…=qm(q为原等比数列的公比),所以此数列成等比数列.

3.如果数列{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c是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数列{can}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仍为q;?{|an|}?也是等比,且公比为|q|.我们可以设数列{an}的公比为q,且满足 =q,则 = =q,所以数列{can}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同理,可证{|an|}也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4.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t+s且m,n,t,s∈N+则aman=atas.理由如下:因为aman=a1qm-1•a1qn-1

=a21qm+n-2,atas=a1qt-1•a1qs-1=a21qt+s-2,又因为m+n=t+s,所以m+n-2=t+s-2,所以aman=atas.从此性质还可得到,项数确定的等比数列,距离首末两端相等的两项之积等于首末两项之积.

5.若{an},{bn}均为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q1,q2,则

(1){anbn}仍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1q2.

(2) { }仍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 .

理由如下:(1) =q1q2,所以{anbn}仍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1q2;(2) • = ,

所以{ }仍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为 .

知能自主梳理

1.等比数列的项与序号的关系

(1)两项关系

通项公式的推广:

an=am• (m、n∈N+).

(2)多项关系

项的运算性质

若m+n=p+q(m、n、p、q∈N+),

则am•an= .

特别地,若m+n=2p(m、n、p∈N+),

则am•an= .

2.等比数列的项的对称性

有穷等比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等于首末两项的积(若有中间项则等于中间项的平方),即 a1•an=a2• =ak• =a 2 (n为正奇数).

[答案] 1.qn-m ap•aq a2p

2.an-1 an-k+1

思路方法技巧

命题方向 运用等比数列性质an=am•qn-m (m、n∈N+)解题

[例1] 在等比数列{an}中,若a2=2,a6=162,求a10.

[分析] 解答本题可充分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及通项公式,求得q,再求a10.

[解析] 解法一:设公比为q,由题意得

a1q=2 a1= a1=-

,解得 ,或 .

a1q5=162 q=3 q=-3

∴a10=a1q9= ×39=13122或a10=a1q9=- ×(-3)9=13122.

解法二:∵a6=a2q4,

∴q4= = =81,

∴a10=a6q4=162×81=13122.

解法三:在等比数列中,由a26=a2•a10得

a10= = =13122.

[说明] 比较上述三种解法,可看出解法二、解法三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因此要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在解有关等比数列的问题时,要注意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变式应用1 已知数列{an}是各项为正的等比数列,且q≠1,试比较a1+a8与a4+a5的大小.

[解析] 解法一:由已知条件a1>0,q>0,且q≠1,这时

(a1+a8)-(a4+a5)=a1(1+q7-q3-q4)=a1(1-q3)•(1-q4)

=a1(1-q) 2(1+q+q2)(1+q+q2+q3)>0,

显然,a1+a8>a4+a5.

解法二: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

由于(a1+a8)-(a4+a5)=(a1-a4)-(a5-a8)

=a1(1-q3)-a5(1-q3)=(1-q3)(a1-a5).

当0

当q>1时,此正数等比数列单调递增,1-q3与a1-a5同为负数,

∵(a1+a8)-(a4+a5)恒正.

∴a1+a8>a4+a5.

命题方向 运用等比数列性质am•an=apaq(m,n,p,q∈N+,且m+n=p+q)解题

[例2] 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7•a12=5,则a8•a9•a10•a11=()

A.10B.25C.50D.75

[分析] 已知等比数列中两项的积的问题,常常离不开等比数列的性质,用等比数列的性质会大大简化运算过程.

[答案] B

[解析] 解法一:∵a7•a12=a8•a11=a9•a10=5,∴a8•a9•a10•a11=52=25.

解法二:由已知得a1q6•a1q11=a21q17=5,

∴a8•a9•a10•a11=a1q7•a1q8•a1q9•a1q10=a41•q34=(a21q17) 2=25.

[说明] 在等比数列的有关运算中,常常涉及次数较高的指数运算,若按照常规解法,往往是建立a1,q的方程组,这样解起来很麻烦,为此我们经常结合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整体变换,会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变式应用2 在等比数列{an}中,各项均为正数,且a6a10+a3a5=41,a4a8=5,求a4+a8.

[解析] ∵a6a10=a28,a3a5=a24,∴a28+a24=41.

又∵a4a8=5,an>0,

∴a4+a8= = = .

探索延拓创新

命题方向 等比数列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3] 试判断能否构成一个等比数列{an},使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a1+a6=11;②a3•a4= ;③至少存在一个自然数m,使 am-1,am,am+1+ 依次成等差数列,若能,请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 由①②条件确定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再验证是否符合条件③.

[解析] 假设能够构造出符合条件①②的等比数列{an},不妨设数列{an}的公比为q,由条件①②及a1•a6=a3•a4,得

a1+a6=11  a1= a1=

,解得 ,或

a1•a6= a6= a6= .

a1= a1=

从而 ,或 .

q=2 q=

故所求数列的通项为an= •2n-1或an= •26-n.

对于an= •2n-1,若存在题设要求的m,则

2am= am-1+(am+1+ ),得

2( •2m-1)= • •2m-2+ •2m+ ,得

2m+8=0,即2m=-8,故符合条件的m不存在.

对于an= •26-n,若存在题设要求的m,同理有

26-m-8=0,即26-m=8,∴m=3.

综上所述,能够构造出满足条件①②③的等比数列,通项为an= •26-n.

[说明] 求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变式应用3 在等差数列{an}中,公差d≠0,a2是a1与a4的等比中项,已知数列a1,a3,ak1,ak2,…,akn,……成等比数列,求数列{kn}的通项kn.

[解析] 由题意得a22=a1a4,

即(a1+d) 2=a1(a1+3d),

又d≠0,∴a1=d.

∴an=nd.

又a1,a3,ak1,ak2,……,akn,……成等比数列,

∴该数列的公比为q= = =3.

∴akn=a1•3n+1.

又akn=knd,∴kn=3n+1.

所以数列{kn}的通项为kn=3n+1.

名师辨误做答

[例4] 四个实数成等比数列,且前三项之积为1,后三项之和为1 ,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

[误解] 设这四个数为aq-3,aq-1,aq,aq3,由题意得

a3q-3=1, ①

aq-1+aq+aq3=1 . ②

由①得a=q,把a=q代入②并整理,得4q4+4q2-3=0,解得q2= 或q2=- (舍去),故所求的公比为 .

[辨析] 上述解法中,四个数成等比数列,设其公比为q2,则公比为正数,但题设并无此条件,因此导致结果有误.

[正解] 设四个数依次为a,aq,aq2,aq3,由题意得

(aq)3=1,   ①

aq+aq2+aq3=1 . ②

由①得a=q-1,把a=q-1代入②并整理,得4q2+4q-3=0,解得q= 或q=- ,故所求公比为 或- .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在等比数列{an}中,若 a6=6,a9=9,则a3等于()

A.4 B.  C. D.3?

[答案] A?

[解析] 解法一:∵a6=a3•q3,

∴a3•q3=6.?

a9=a6•q3,

∴q3= = .

∴a3= =6× =4.

解法二: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

a26=a3•a9,

∴36=9a3,∴a3=4.

2.在等比数列{an}中,a4+a5=10,a6+a7=20,则a8+a9等于()

A.90B.30C.70D.40

[答案] D

[解析] ∵q2= =2,?

∴a8+a9=(a6+a7)q2=20q2=40.

3.如果数列{an}是等比数列,那么()?

A.数列{a2n}是等比数列 B.数列{2an}是等比数列

C.数列{lgan}是等比数列 D.数列{nan}是等比数列

[答案] A

[解析] 数列{a2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2,故选A.

二、填空题

4.若a,b,c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则它们的公比为 .?

[答案] 1?

2b=a+c,

[解析] 由题意知

b2=ac,

解得a=b=c,∴q=1.

5.在等比数列{an}中,公比q=2,a5=6,则a8= .?

[答案] 48

[解析] a8=a5•q8-5=6×23=48.

三、解答题

6.已知{an}为等比数列,且a1a9=64,a3+a7=20,求a11.?

[解析] ∵{an}为等比数列,?

∴a1•a9=a3•a7=64,又a3+a7=20,?

∴a3,a7是方程t2-20t+64=0的两个根.?

∴a3=4,a7=16或a3=16,a7=4,?

当a3=4时,a3+a7=a3+a3q4=20,?

∴1+q4=5,∴q4=4.?

当a3=16时,a3+a7=a3(1+q4)=20,

∴1+q4= ,∴q4= .?

∴a11=a1q10=a3q8=64或1.

课后强化作业

一、选择题

1.在等比数列{an}中,a4=6,a8=18,则a12=()

A.24B.30C.54D.108?

[答案] C?

[解析] ∵a8=a4q4,∴q4= = =3,

∴a12=a8•q4=54.

2.在等比数列{an}中,a3=2-a2,a5=16-a4,则a6+a7的值为()

A.124B.128 C.130 D.132

[答案] B?

[解析] ∵a2+a3=2,a4+a5=16,?

又a4+a5=(a2+a3)q2,

∴q2=8.?

∴a6+a7=(a4+a5)q2=16×8=128.

3.已知{an}为等比数列,且an>0,a2a4+2a3a5+a4a6=25,那么a3+a5等于()

A.5 B.10C.15 D.20?

[答案] A?

[解析] ∵a32=a2a4,a52=a4a6,?

∴a32+2a3a5+a52=25,

∴(a3+a5) 2=25,?

又∵an>0,∴a3+a5=5.

4.在正项等比数列{an}中,a1和a19为方程x2-10x+16=0的两根,则a8•a10•a12等于()

A.16B.32C.64 D.256?

[答案] C?

[解析] 由已知,得a1a19=16,?

又∵a1•a19=a8•a12=a102,

∴a8•a12=a102=16,又an>0,?

∴a10=4,

∴a8•a10•a12=a103=64.

5.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正数,且a3•a9=2a25,a2=1,则a1=()?

A.  B.  C.  D.2?

[答案] B?

[解析] ∵a3•a9=a26,又∵a3a9=2a25,?

∴a26=2a25,∴( )2=2,?

∴q2=2,∵q>0,∴q= .

又a2=1,∴a1= = = .

6.在等比数列{an}中,an>an+1,且a7•a11=6,a4+a14=5,则 等于()

A.   B.   C.    D.6

[答案] A

a7•a11=a4•a14=6

[解析] ∵

a4+a14=5

a4=3 a4=2

解得 或 .

a14=2 a14=3

又∵an>an+1,∴a4=3,a14=2.

∴ = = .

7.已知等比数列{an}中,有a3a11=4a7,数列{bn}是等差数列,且b7=a7,则b5+b9等于()

A.2 B.4C.8D.16

[答案] C

[解析] ∵a3a11=a72=4a7,∵a7≠0,

∴a7=4,∴b7=4,

∵{bn}为等差数列,∴b5+b9=2b7=8.

8.已知0

()

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

C.各项倒数成等差数列?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 ∵a,b,c成等比数列,∴b2=ac.?

又∵ + =logna+lognc=lognac

=2lognb= ,?

∴ + = .

二、填空题

9.等比数列{an}中,an>0,且a2=1+a1,a4=9+a3,则a5-a4等于 .

[答案] 27

[解析] 由题意,得a2-a1=1,a4-a3=(a2-a1)q2=9,

∴q2=9,又an>0,∴q=3.?

故a5-a4=(a4-a3)q=9×3=27.

10.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 ,则 等于 .

[答案] -3

[解析]  =

= =-3.

11.等比数列{an}中,an>0,且a5•a6=9,则log3a2+log3a9= .

[答案] 2

[解析] ∵an>0,∴log3a2+log3a9=log3a2a9

=log3a5a6=log39=log332=2.

12.(2011•广东文,11)已知{an}是递增等比数列,a2=2,a4-a3=4,则此数列的公比q=  .

[答案] 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公式,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解得.

解析:a4-a3=a2q2-a2q=4,?

因为a2=2,所以q2-q-2=0,解得q=-1,或q=2.

因为an为递增数列,所以q=2.

三、解答题

13.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4•a7=-512,a3+a8=124,且公比为整数,求a10.

[解析] ∵a4•a7=a3•a8=-512,

a3+a8=124 a3=-4 a3=128

∴ ,解得 或 .

a3•a8=-512 a8=128 a8=-4

又公比为整数,

∴a3=-4,a8=128,q=-2.

∴a10=a3•q7=(-4)×(-2)7=512.

14.设{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n=log2an,若b1+b2+b3=3,b1•b2•b3=-3,求此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解析] 由b1+b2+b3=3,?

得log2(a1•a2•a3)=3,

∴a1•a2•a3=23=8,

∵a22=a1•a3,∴a2=2,又b1•b2•b3=-3,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得?

log2( )•log2(2q)=-3.

解得q=4或 ,

∴所求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a2•qn-2=22n-3或an=25-2n.

15.某工厂2010年生产某种机器零件100万件,计划到2012年把产量提高到每年生产121万件.如果每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率相同,这个百分率是多少?2011年生产这种零件多少万件?.

[解析] 设每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从2010年起,连续3年的产量依次为a1=100,a2=a1(1+x),a3=a2(1+x),即a1=100,a2=100(1+x),a3=100(1+x) 2,成等比数列.

由100(1+x) 2=121得(1+x) 2=1.21,

∴1+x=1.1或1+x=-1.1,?

∴x=0.1或x=-2.1(舍去),?

a2=100(1+x)=110(万件),?

所以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10%,2011年生产这种零件110万件.

16.等差数列{an}中,a4=10,且a3,a6,a10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n}前20项的和S20.

[解析] 设数列{an}的公差为d,则a3=a4-d=10-d,a6=a4+2d=10+2d,a10=a4+6d=10+6d.

由a3,a6,a10成等比数列得a3a10=a26,?

即(10-d)(10+6d)=(10+2d)2,?

整理得10d2-10d=0,解得d=0或d=1.

当d=0时,S20=20a4=200,?

当d=1时,a1=a4-3d=10-3×1=7,?

于是,S20=20a1+ d=20×7+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