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小学作文培训一对一

小学作文培训一对一

小学作文培训一对一就是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小学生作文辅导的教案,请看下面: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第一讲兴趣培养

疑惑:我一提起作文就头疼,怎么办?

解疑关键:培养兴趣,点燃写作欲望之火。

image.png

一提作文就头疼,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兴趣,二是不会写。

那我们在第一讲中先解决“兴趣”问题,从第二讲开始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兴趣,是每个人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喜欢的意愿而要去做的欲望,没有它,就不可能有行动和成功。

如果让你去玩,而且是你非常喜欢玩的活动,什么“奥特曼星球大战”,什么“白雪公主的神秘世界”,你一定会迷恋其中而不知疲倦,你还头疼吗?肯定不会!因为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即使不会玩,也要千方百计跟人家去学的。

同样道理,写作文也要有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的“我要写”的欲望,而且“一定要写好”,这样你才会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写作。

那这种作文兴趣怎样培养呢?

第一、有理想、不怕难,敢于“争强好胜”。

每个人从小都有对未来理想的向往,谁都想长大了,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那就离不开表达,表达就是作文呀!比如,你当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总得让人家知道设备的原理、功能、构造和用途吧!那你不会说也不会写,怎么能让人家认可并大批量生产使用?你总得通过书面文字来阐述吧?为此,你也要打好作文基础吧?争做强者、胜利者、成功者,这样就会激励你学习写作的愿望,兴趣的火花不就在理想的催化下点燃了吗?

第二,在课内外阅读中培兴趣。

当你读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或一篇文章,当你观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电视电影,你都会被故事波澜起伏的情节和特色鲜明的人物所感染,所吸引的时候,你在羡慕和欣赏之余,不妨问一问自己:“人家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假如我也能用手中的笔,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好书,那该多好啊!别看现在不行,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行!”这样,“我要学好作文”的愿望不就产生了吗?那兴趣不就悄悄地来到你的身旁了?

第三、多说多写多练,品尝成功的喜悦。

开始作文写不好,没关系,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说多写多练,总会越写越好的,决不是越写越糟的。

总要有一个从“不好”到“较好”再到“好”、“很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你写出了一篇老师说好、在同学面前交流的文章时,你心里会有说不出的高兴,那是成功的愉悦。

如果争取多有几次,那成功的喜悦不就多了吗?那兴趣就会由淡到浓了。

有位名人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那不想把学习搞好的孩子也不是好孩子,学作文也如此。

但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必须有信心、有决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只有充满自信,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同时要不断地培养自己写作兴趣,你会如愿以偿的。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第二讲作文入门

疑惑:作文这么难,从哪开始入手呀?

解疑关键:认识“语”和“文”,从生活交流中开始,感受语言。

同学们:

我们都以为要从语文课,特别是作文指导课上学习写作文,其实并不全是这样。

因为从你一张嘴说话,与人交流时,作文就已经开始了!为什么呢?那就得先重新认识“语文”的含义了。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才是“语文”的真正含义。

口头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张嘴说话或者说从你“呀呀”学语,叫“爸、妈”的时候,“语”就开始了,这实际上是“口头作文”了。

而在纸上写文章,就是书面作文。

所以,作文是从口头说话开始的。

老师为什么要先说“语文”呢?这是因为过去你们只以为写在作文本上才是作文,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口头说话,包括课堂发言、与同学、家长说话聊天等等。

所以,我们学作文就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条腿”是书面作文,可以按老师平时指导训练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学习作文,这里先不细说,在后几讲再说。

另“一条腿”就是口头说话、口头作文了。

我们可以在说话过程中,逐步体会、感受语言,在自然而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学会语言。

不相信?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放学回家,妈妈问你:“孩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学什么了?高兴吗?”你总得回答她吧?会说的同学一定说得头头是道,有头有尾。

可能他会这样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可高兴了,因为我呀,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可大了!数学课学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语文课学习的是怎样概括段意。

最有意思的是科学课上,做了一个氧气燃烧的实验,我学会了怎样在空气中提取氧气。

老师还表扬我做得成功、规范呢!”可不会说的同学会说:“高兴,挺好的,学了不少知识。

行了,别问了,反正就是好!”这两种回答有什么不同?谁说得好?你看,前者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学校高兴,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大”然后具体说“学了什么,尤其哪一科的收获最大”,这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先概括(总说),后具体”的作文方法,这难道不是一段很好的作文吗?虽然你不是在故意地写作文,也没意识到自己回答成功,但无形中,你就是已经在展示自己即席作文的能力了。

如果写在纸上,是不是书面作文呢?不会说的那个同学没头没脑地迸出了几个词句,说不清,道不明。

你说,这口头说话跟作文有没有关系?因此,我们说,学习作文可以“两条腿走路”,可以在生活交流中从口头说话中入门、开始。

怎样练习口头说话,真正达到作文入门了呢?

第一、说话前多思考,弄清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第二、说话要看对象、场合和内容。

跟谁说?在什么场合下说?说什么?跟老师和家长长辈说话和跟弟弟妹妹小孩说话一样吗?课堂发言、主题班队会上的演讲和伙伴们之间的谈笔、讲故事一样吗?

第三、说话要有头有尾、有一定的顺序、有层次和条理。

比如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时,就一定按先总说“我认为……”,再具体“因为……”(谈几点理由根据),后总结“所以……”下面是一段说话的例子,请你先读后想是怎样说的?

“我认为这个小男孩把小鸟放飞是正确的。

因为第一,小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生物,保护生态平衡、保护鸟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第二,把小鸟放在自己的笼中供自己取乐,让小鸟失去了自由会痛苦的,我们不应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小鸟的痛苦之上;所以应该让小鸟回归自然,放飞是正确的。”

综上所说,作文是从人们不知不觉的口头说话中开始了,所以切不可忽视你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与人沟通与交流你说对不对?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第三讲积累语言

疑惑:一写作文就觉得没词儿,句子也平淡,怎么办?

解疑关键:扩大阅读面,分类摘抄,日积月累,丰富语文。

谈到没词没话,这是同学们作文中常遇到的困惑问题。

老师告诉你们一些好办法,或许能帮得上忙。

1、多读书读文章,感受文中的语言和词句,来熏陶、感染自己的。

读书与读书不一样,有人只是看热闹,看过之后如过眼云烟,全无印象;而有人则边看边琢磨,体会文中词句的妙处,会记下来或背下来,对好的片断还会熟记于心。

这样的读法,久而久之,必有大益。

到写作时,会信手拈来,以免“文到用时方恨少。”

2、建立读书笔记,分类摘抄,积累语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一些佳词佳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咱们给它起个漂亮的名字叫《浪花集》,好吗?如果把每一个词句比作一朵金色的浪花,那你记得越多,浪花就越多,一朵、十朵,千百朵浪花就会汇成一条“语言之河”,你还愁心中无词,脑中无句吗?但是胡乱抄记,却不知怎样用,也不行。

怎么办?咱们“分类摘抄”,即用标签,按“A名人名言、B佳词、C佳句、D佳段、E佳文”五大类,“B”和“C”、“D”再分小项,把词句段按不同类别细分:“B佳词类”可分“B1描写人”、“B2写动物”、“B3写植物”、“B4写景物”、“B5写场面”、“B6其它(写人或物都行)”;“C佳句”可分“C1人物”、“C2动物”、“C3植物”、“C4景色”、“C5场面”“D佳段”分“D1好开头”、“D2好结尾”、“D3好片断”。

你喜欢的词句段属于哪类哪项就写到哪里,这样,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还学会了分辨了它的属性及用法。

那“A类”记什么呢?包括名人名言、俗话、格言、谚语、歇后语及警句等,为了便于查找,你也可以把它们分一分类。

多积累这类内容,可以在作文中借用,帮你叙述说明,或说理,多有份量呀!

有了这本《浪花集》,日积月累,就等于自学自记自编自创了一部《作文语言辞典》,既实用又有趣,你不高兴吗?同时也是培养你持之以恒的毅力品格的好途径,何乐而不为呢?

3、不放过点滴机会,在生活、交往中学习语言,丰富自己的。

我们学习语言,不一定全是在学校正规课堂、书本里学习,还有很多情况下,是在非正规的场合,如课外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或看电视节目时,发现好的语言,记在《浪花集》上。

还有,就是在生活中,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学习语言。

比如:人家看你着急去玩,父母又不让你去时,开了个玩笑:“喂!你怎么急成这个样子了?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好了好了,我给你说个情,看你抓耳挠腮的样子,真是好笑。

”这里,红色的词句好不好呀?多形象啊?那赶紧动笔写在“C1”和“B1”里。

这样,你不又采撷(xié)了两朵金色的浪花吗?

4、巧记成语,多练“接龙”,玩中积累语言。

成语,是我国语言瑰宝之一,每个成语都有它的由来典故,多运用成语,会使说话、作文的语言精炼,有深度。

为了记忆方便,可按:

(1)数字成语。

即由“一”至“十”、“百、千、万” 打头的成语。

如:“一法不染、二虎相争、三人行必有我师、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里挑一、千方百计、万无一失”等。

(2)生肖成语。

即十二属: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如“猪狗不如、鸡犬升天、牛鬼蛇神、羊入虎口、马失前蹄、虎啸猿啼、尖嘴猴腮、蛇蝎心肠、兔死狐悲、龙马精神、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等。

(3)反义成语。

如:“天地、前后、出入、生死、高低、大小、黑白、是非”等。

如:“天翻地覆、前赴后继、出生入死、生死与共、高低不平、大事小情、黑白颠倒、是非分明”等。

另外,你们在玩累的时候,一边休息可以一边玩一玩“接龙”游戏,也是一个玩中取乐、乐中积累的好办法。

①成语接龙。

前边成语“尾字”是后边成语的“头字”,取同意、谐音即可。

如:“大事小情情不自禁今非夕比比比皆是……”

②词语接龙。

不受词语字数限制,两字、三字、四字均可,前词尾字为后词头字。

如:“今天天明明月月空空气……”

③词句接龙。

给你一个字,往下接一句话,往后都要用前一句尾字同音、谐音即可。

如:“金金光灿烂烂菜吃了会生病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回大地好风光光芒四射人间暖……”

如此看来,学习和积累语言不难了吧?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第四讲认识句子(上)

疑惑:老师总说我作文连句子都写不好,总是不生动,怎么办?

解疑关键:认识句子,了解句子,学习句子的不同变化和描写方法。

文章,是由一段一段的话组成,而一段话要一句一句地写,因此,学写作文必须要首先学好句子。

这个句子,起码首先是完整通顺的,然后才是具体的、生动的、有变化的,这样,文章才能写好。

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弄懂什么是句子?它有哪些类型?

句子,就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话。

它必须符合组成结构,表达一定的语气,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完成。

1、从组成结构上分六种,凡是符合这六种句型的,就是完整的句子。

①谁做什么?②谁怎么样?③谁是什么?

如:小明在写作业。

小明哭了。

小明是小学生。

④什么做什么?⑤什么怎么样?⑥什么是什么?

如:小白兔拔萝卜。

这只小猪很胖。

老虎是保护动物。

①③是写人的,④⑥是写事物的。

你在作文中,句子完整、通顺的标志就是上边这六种句型。

这是从组成结构上分的。

2、从句子表达的语气上分四种类型。

①陈述句。

就是告诉人家一个意思或事情,是一本正经的正常叙述,没有语气的起伏变化。

如:“今天我提前放学。

”“森林里动物很多。”

②疑问句。

表示疑问或有问题要问。

如:“今天我提前放学吗?”“森林里动物很多吗?”

③感叹句。

表示感情激动、感动、惊讶。

如:“今天我提前放呀!”“森林里动物很多呢!”“祖国,我爱你!”“我们有说不出的感动!”

④祈(qǐ)使句。

表示有一定的要求,句中使用“要、要求、必须、应该、命令、能够、希望”等词语,语气坚定,带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如:“今天我应该提前放学。”“森林里动物一定很多。”“上课时,我们必须遵守纪律!”“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乱扔脏物!”

以上四种句型,是语气上的不同变化。

我们日常说话、作文,总不能全用“陈述句”或“疑问句”等单一句式,总得根据情节的需要来选择。

不信,你试一下,一篇文章,全部使用问句,会是什么结果?全用“感叹句”呢?自己随意以一篇课文为例,试一试,看会怎么?

3、“把”、“被”句。

就是把“陈述句”的叙述方式,改为用“把”或“被”,使句子有变化。

①“把”字句。

如:“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困难”这是陈述句。

改为“把”字句:“小明千方百计把困难克服了。”

②“被”字句。

“困难被小明千方百计克服了。”

这样,在说句子的时候,你可以用“陈述句”,也可以用“把”、“被”句,作文的语言不就有变化了吗?免得全用“陈述句”而呆板平淡。

4、连续动作的句子,简称“连动句”。

这是指人或动物在完成某件事情时,都要经过连续两个以上的动作才能完成,那我们就按先后顺序,使用两个以上的动词进行动作的描写,这样才会给人以生动、逼真、具体的感觉。

下面是一个小学生练毛笔书法时的连续动作的描写,你边读边体会其中的妙处:“开始写了,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鼓着腮帮,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凝聚在紧握的毛笔上了。

他又看了一眼字帖,才在大字本上写下了第一个火字。”

这里共有两句话,却用了六个动词,把小明当时认真写“大字”的连续动作按先后顺序记叙描写得如此逼真。

可见,光有结构完整的句子,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平时写作文,之所以干巴、不具体,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句子的变化,尤其是连动句的运用。

5、怎样让干巴乏味的句子变得具体?这就要把简单的短句通过“扩句”的方式来完成。

比如:“太阳升起来了。

”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结构完整的句子(简单的短句)中,增加一些说明或形容就变成具体的了。

比如:“红彤彤的(形容)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说明)冉冉(形容)升起来了,灿烂的光芒照耀大地。”

这样,不但把短句变成了长句,具体了,而且优美了,生动了。

再如:“上课时,我们听老师讲《桂林山水》这一课”。

经过扩充,变为“上课时,我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娓娓动听地讲《桂林山水》这一课。

”怎么样?扩充句子是个好办法吧?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第五讲认识句子(下)

在第四讲中,我们谈了关于句子的完整结构,语气变化及表现形式的几种情况,具备了这些,只能是你会说话,会写句子了。

可是怎样使我们说话的水平提高,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呢?这就涉及到句子的修饰了。

就像一个人的着装,好好打扮一下,就会更美了。

下边我们就来专门谈一下小学阶段常用的几种句子的修辞方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相关联的事物,二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的感觉。

请你读读下面两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①A、太阳挂在天上,好热!

B、太阳像个大火球,高高地挂在天上,烤得大地像蒸笼似的,好热!

②A、小弟弟泄气了,一点情绪都没有了。

B、小弟弟犹如瘪了气的气球,一点情绪都没有了。

你们看,A、B两个句子就是因为用不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而效果截然不同。

你在作文时,想到这一点没有啊?下边有几个句子,请你在课余时间练习改成比喻句,好吗?

①运动员跑得可快了,一下冲到终点。

②因为做错了事,我的心里又慌又怕。

③学校操场上有许多花,可美了,老师又特别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让人感到无比幸福。

2、拟人。

就是把没有人的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事物人格化,让它们也像人一样去想、去说、去做,这样,句子就生动、形象、感人了。

比如:“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

变成拟人句“小鸟在天空自自在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唱着动听的歌。

”再如:“月亮被大片大片的云彩遮柱了。

”改成拟人句:“月亮害羞地躲进了大片大片的云彩里”。

看一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你一定喜欢用“拟人”修辞方法写句子,对不对?

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想表现自己当时一种非常喜悦的心情,不仅可以直接描写高兴的神态和内心,也可以借助其它事物的拟人写法,来进一步衬托、突出一下,效果会更好。

比如:下面是一个同学当上了“三好学生”而兴奋不已,可以有两种描写,请你认真读一读,再比较一下,从中有什么体会?

A、小兰被评为“三好学生”了,她拿着奖状,兴高采烈地往家走,心里那个兴奋啊,简直无法形容!

B、小兰被评为“三好学生”了,她拿着奖状,兴高采烈地往家走,心里那个兴奋啊,简直无法形容!就连路边的小草也向她频频招手,表示祝贺;①空中的小鸟,也都“叽叽喳喳”地为她歌唱,仿佛在说:“你真棒!”②

再举一个心情难过的情况,那拟人的感情正好相反,效果却同样好:

A、小兰今天考试失误,丢了二十来分,她的心情沉痛极了,一路上无精打采,烦死了!

B、小兰今天考试失误,丢了二十来分,她的心情沉痛极了,一路上无精打采,就连路边的小草也摇头摆手地不爱理她;①天空中的小鸟也在“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嘲笑她的失败,②唉!烦死了!

你们看,怎么样?用上“拟人”的写法,好不好呀?说说看,为什么?

3、排比句。

这在高年级可以学习运用。

排比句就是用两个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列起来,每个句子用上相同的字或词(可称其为“排比词”,在句头、句尾或句中都可以)。

这样的句子表达意思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比如:“在困难面前,我们不害怕、不退缩、不犹豫,要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祖国做贡献!

再如:”敬爱的老师,您像辛勤的园丁,哺育我们茁壮成长;您像慈爱的母亲关心我们的进步;您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我们的品格,勾勒着我们未来的蓝图!

4、设问句。

自问自答是设问句。

本来知道说什么、做什么的答案,却为了强调某种意思而故意发问,再回答出来,修辞方法与表达形式。

如:“这是什么时候精神?这是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再如:“在困难面前你会怎样选择?当然会毫不畏惧地勇敢面对,决不后退啦!”在作文中,有时用上这样的方法写句子,会起到肯定、强调、有说服力的作用。

5、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在问句中就明显地揭示了答案,达到很有份量、有说明力的作用。

它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一些“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能、哪能、怎么不、不能不、能行”等,常用在“提醒、警告、批评、强烈地抒发某种感情”等。

如“难道你还不明白应该怎样做吗?”下面两组句中,每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效果怎样?

①A、我们不能不诚实守信。

B、我们怎么能不诚实守信呢?

②A、你这样冒冒失失地闯进去不行。

B、你这样冒冒失失地闯进去哪行啊?

③A、你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不到知识。

B、你上课怎么能不注意听讲呢?难道这样能学到知识吗?

好了,你看用“反问句”多有份量呀!不但语气加重了,而且强调了对意思、感情地表达。

不妨,你也用一用。

上边谈到的这五种修辞方法是咱们小学阶段常用又比较容易掌握的,当然,还有其它修辞方法,咱们就先不说了。

如此看来,咱们在说话、写作文时,不光会用“陈述句”,还要会用“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更要学习使用“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和“排比句”这样的修辞方法,使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具体生动,形式有变化、感染力、说服力就增强了。

对不对?所以,各种句式咱们都尝试用一用,让你的文章语句通畅优美,起伏灵活,那有多好呀!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第六讲学写日记

疑惑:老师天天让我写日记,我都不知写什么?怎样写?愁死了!

解疑关键:学习分类日记,机动灵活运用,学习与积累并进。

同学们,写日记是好事,不仅可以学习与作,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更是积累作文材料的好办法。

同时,坚持写日记,会记载下你从小到大生活成长的足迹,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史记”(历史的记载)呢!那怎样写好日记呢?

一、什么是日记?日记就是一日一写,写什么呢?就是把自己一天中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包括高兴的、难过的、后悔的、有趣的、好奇的……多有多写,少有少写。

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可以写事、写景、写物,也可以写场面,什么都可以。

二、日记的格式

日记没有什么死板的内容和形式上,写记叙文行,写诗歌行,写评论也行。

但要记住,格式必须清楚,第一行必须注明“年月日,星期,天气”下边写日记时,可以有题目,也可以没有题目。

三、日记的种类

为了让大家觉得有内容可写,咱们可以把日记从内容上细分一下:“生活日记”、“观察日记”、“评论日记”和“学习日记”四种类型。

这样要写的要说的内容范围就广泛了,你们就不必再为“写啥呀?”而发愁了。

不信?下面老师就给你们分别讲一讲。

1、生活日记。

这类日记用得最多,属于记事的。

就是把自己一天中耳闻目睹的人和事或自己经历的写下来。

比如:今天学校开了一个大队会,请来了一位参加辽沈战役解放锦州时的老战士做报告,他讲述了当时激烈的战斗情景,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我们继承先烈遗志的热情,很受感动。

这件事多有意义呀!那么,写下来,不就是一篇日记吗?你可以分三大段来写:

第一段:写今天,我们学校在哪儿召开了一次什么样的大队会,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段:重点写大队会上,谁给我们做了一次什么报告?他讲了些什么?最让我受教育的是什么?

第三段:写听了人家的报告,你是怎样想的?今后想怎样做?

看,这是一篇内容多丰富的日记呀!同时又是一篇记叙文。

如果老师在作文课上,出了一个题目《记一次大队会》,你不就可以打开日记,有材料可写了吗?那就不用冥思苦想了。

在家里,这一天经历了一件很快乐的事,比如:过去都是妈妈照顾你,这回,你想尽点孝心,给家长一个惊喜,自己动手做饭、收拾房间,父母回来,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使劲夸你,还特别欣慰。

你说,写下来不?写呀!多好的内容呀!可以《我给爸妈一个惊喜》或《妈妈夸奖了我》为题写下这个过程。

可以分三大段来写:

第一段:写今天我想干什么?怎样做的?

第二段:父母下班回来,见我的做法,他们是怎样享受我的劳动成果的?又是怎样夸我的?

第三段:听着父母的夸奖,我是怎样想的?今天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2、观察日记。

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

这类日记是指你在一天生活中,没有发现什么值得写的内容时,就有意识地观察点什么,如:房间、玩具、物件、一处景物,或人物。

比如:今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无论从外貌长相上,还是他的举止行言上,都挺有特点,与众不同,那仔细观察一下,写下来。

可以分大段来写:

第一段:写今天我家来了一位客人,我很兴趣(说说他的身份、年龄,跟我的关系、给我的第一印象)。

第二段:写写这个客人的外貌和举止言行。

第三段:写写我对这位客人的评价看法。

再如:妈妈买回一个工艺品花瓶,你别放过这个机会,观察一下,按从外到内、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边看边记。

可分两段或三段来写:

第一段:写妈妈买回一个花瓶,我一看就喜欢。

第二段:详细描写花瓶。

包括整体看花瓶的大小、形状、颜色,用什么材料做的;再从花瓶外面的花纹或图案(部分)来描写;最后写一下花瓶里面。

3、评论日记。

就是对人和事或某种现象、说话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一下。

这种日记不但锻炼我们的写作,而且还能培养我们对是非的判断、分析、评价能力,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认识能力。

评论什么呢?范围太广了。

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街道,公共场所,认识的、陌生的、身边的等,耳闻目睹的好事,坏事、惊喜的、震惊的,包括一个场面、一种说法、做法都可以,谈谈这样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你认为应该怎样才对?这样你不就成了小小评论员了吗?比如:在街头,你看见一群学生正在挑逗、戏耍一个“小傻子”(智力缺陷的孩子)时,你有想法吗?如:“我们常看见有的人坐在繁华路口或过街天桥指使小孩子端个小碗向过往行人乞讨”还比如:发生了交通事故,年青人撞了老年人,不去扶不送人家上医院,在那指着老人出言不逊、无礼责骂……面对这样的情景,谁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那写下来。

可按下面的思路去写: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情景?(记叙看到的,听到的事实经过)

第二段:写“我认为”这件事怎么样?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第三段:写应该怎样做和我的希望。

要知道,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碰上各种各样的事或现象,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见了就要记下来,先不考虑什么作文形式,看见什么写什么,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时候,这样不但能培养自己写的能力,而且进行了材料的积累,一举而得。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写作文也如此,本来不会写,但写的多了,便于工作也能从中悟出点道道来,也就会写了。

4、学习日记。

这是阅读欣赏之后的收获。

可以把自己读的一篇文章、一本书,或看过的电视、电影、少儿节目,里面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段落,好的开头、结尾等,做为内容写在日记上,这属于“摘抄”;如果很有感想,那把“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写下来。

大致写法是:

①摘抄:分三段写。

第一段:写今天,我在哪儿读了一篇什么文章,文章语句十分优美,我喜欢。

第二段:摘抄下我认为优美的词、句、段。

如果多,可以用序号子、2、3、……来表示。

第三段:可以写这些词句中自己还不理解的,或自己对这些词句喜欢的程度。

这第三段也可以不写。

②读书提要。

属阅读分析类。

可以分两大段来写:一是对文章的评价及主要内容;二是文章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段意)

③读后感。

(或观后感)可分四大段来写:

第一段:写我今天读了一篇题为什么的文章?受到了什么教育或启示?

第二段:写这篇文章的体裁、作者及主要内容。

第三段:联系身边的现象或自己的说与做,照文中人物的做法、精神来说自己的感受。

可以先写文中人物是怎样做的?说的?这说明什么?再写写自己是怎样做的?说的?然后对比之下,有什么差距或不同?最后写自己认识到了什么?

第四段:写今后的决心、打算与希望等。

上边,老师介绍了四种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那我们就不再担心写日记没内容了。

实在没什么可写了,就观察点什么或阅读点文章,《观察日记》和《学习日记》也行啊!当然,多写《生活日记》和《评论日记》最能锻炼自己的写做能力了。

同学们不妨试试好吗?

小学生作文解疑指导第七讲审题构思

疑惑:我看了作文题目就动笔写,可写写就写不下去了,心里乱糟糟的,怎么办?

解疑关键:审清题目,设计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写作文时,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写。

因为你没有明白题意,没有怎么写的思路,心里没数,当然会写不下去,而且心里乱糟糟的了。

那怎么办呢?

一、审清题意,抓住“题眼”,知道体裁和写什么。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题目都不清楚,那太盲目了,当然写不好。

①读题目,解意思,找“题眼”看题目有几个词?都是什么意思?哪个词是最主要的?根据题目,想写什么?比如:《一个刻苦学习的人》题目中共有“一个(表示数量)”、“刻苦(吃苦、不怕难、肯钻研)”、“学习的(指写的内容范围)”、“人是要写的人物:这样四个词。

其中“刻苦”最主要,说明“学习”的特点和程度。

那“刻苦”就是“题眼”。

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的是“刻苦学习的”“一个人”,也就是“谁?”“怎样刻苦学习的?”

②读题目,辨体裁,选材料。

理解了题目睥意思,就要通过审题,弄清文章是什么体裁?是写“人”,是写“事”还是“状物”的?《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中的“人”,一个字就告诉我们是写人的记叙文。

如果《记一件刻苦学习事》这里“的事”告诉我们是写事的记叙文。

那如果题目中没有“人”和“事”这样的词,怎么办?比如《我心中的榜样》、《第一次学会做饭》这两个题目:

《我心中的榜样》这里的“榜样”是什么?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人”,由此,不就可以判断是写人的体裁吗?

《第一次学会做饭》这里的“做饭”是一件家务事,而是“第一次学会”,这里就是说学做饭的事,因此是写事的记叙文。

那为什么非要分清“写人”还是“写事”呢?这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体裁在写法思路上根本不同。

“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外貌、品质、性格特点,然后用事例来说明。

而“写事”则完全不同,它不是从人物外貌、品格特点入手,而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考虑,也就是从事情的起因(或倒叙结果)写起。

所以,不分清这两种体裁,是不是没法写呀!

二、列写作提纲,确定写作顺序与方法

题目审清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考虑“怎样写”的问题了。

怎样写,就是用什么顺序、方法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那就要列出“写作提纲”也叫“写作思路”“布局谋篇”。

有了这个提纲思路,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了。

写完上段,就会按列出的提纲,去写下一段。

考试时,可以把这个书面提纲思路记在心里,刻在头号脑中,这也叫“腹稿”。

提纲怎么列呢?可以分两大部分:(一)写什么?(到了高年级,又可称为“中心思想”)(二)怎样写?在“怎样写”,先说明“用什么顺序写”也就是“顺叙”、“概括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总分总”(先总起概括、分别叙述、总结全文)等。

然后,再说“分几大段”?每段用一句简炼的话做为“段意”;同时,要确定哪段是重点段(主要的内容为重点段)?重点段又可以分几小段?每小段写什么?比如: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记事 记叙文)

(作文提纲)

(一)写什么?

我想写小时候打坏邻居家下班逃跑并跟妈妈说谎的一件事,说明自己不诚实,表达了十分后悔的心情。

(二)怎样写?

用倒叙的方法写,全文共分四大段:

第一段:写我现在回想起小时候打碎邻居家下班逃跑那件事,心里就十分后悔。

(倒叙)

第二段:写我和小伙伴在楼下踢球,玩得很开心。

(事情的起因)

第三段:写我踢球不小心弄坏了邻居家的下班逃跑了。

(事情的经过)是重点段,分两小段:

1、写我不小心,把球踢到邻居家的下班上,玻璃碎了。

2、写我很害怕,逃跑了,还跟妈妈说谎。

第四段:结果邻居家自己上了新玻璃。

这件事让我后悔不己,我要道歉。

(事情结果)有了这样的详细的提纲思路,心里有数了吧?写起来,心里还乱糟糟吗?再如:

我最敬佩的人(写人记叙文)

(作文提纲)

一、写什么?

我想通过我们班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而耽误了自己去参加乐器比赛的事,说明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

二、怎样写?

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

全文共分两大段:

第一段:概括王小乐的外貌、性格和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第二段:写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这件事,来说明他助人为乐。

是重点段,可分三小段:

1、写星期天早上王小乐,背着小提琴准备去少年宫参加乐器比赛,发现了一个迷路的小孩。

2、王小乐询问并送小孩回家。

3、写王小乐没赶上乐器比赛,但他不后悔。

总之,审清题目,构思好作文提纲,写作文就有了遵循了。

好比是建筑一座大楼,必须先绘好设计图纸,然后再按图纸施工一样,明白了吗?